羅布泊:最後的瘋狂
末日的倒計時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頭頂,非但沒有澆滅人們對“超能力”的渴望,反而將這種渴望催化成了更極致的瘋狂。
在許多人看來,這烙印帶來的力量,或許是“天選之子”在末日審判中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,是神明恩賜的生存保障。
“死也要死在羅布泊!”
這樣的口號在網絡上瘋狂傳播。更多的人像被無形的鞭子驅趕,從四麵八方湧向這片曾經的絕地。
交通工具癱瘓,就用雙腳跋涉;給養耗儘,就冒著風沙與嚴寒前行。當他們終於看到那矗立於天地之間、緩緩旋轉的青銅日冕輪盤時,所有的疲憊與恐懼都化作了狂熱的虔誠。
從高空俯瞰,以日冕輪為中心,密密麻麻的人群如同朝聖的蟻群,他們匍匐、叩拜,伸出手臂,渴望著那決定命運的“烙印”能降臨在自己身上。
絕望與希望,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扭曲地交織,形成了一幅詭異而悲壯的末日圖景。
……
敦煌:破譯與冰封的真相
而在敦煌的秘密洞窟內,與羅布泊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,是死一般的寂靜。
經過不眠不休的全力破譯,結合羅布泊收集的烙印數據、天空中的《能量奴隸法典》以及壁畫上的古老符號,專家們終於構建出一個能夠自洽的、關於“恒星契約”的可怕模型。
當最終的結論被陳述出來時,洞窟內的溫度仿佛驟降到了絕對零度。
“所謂的‘烙印’,根本不是什麼恩賜或進化,”首席符號學家的聲音乾澀而沉重,“它是一種……強製性的身體改造手術。那些發光的紋路,是一個被刻印在生命體上的、極其精密而殘酷的能量回路。”
他指向壁畫上清晰的能量流向圖:“這個回路一旦激活,會將人體改造成為一個活的信息發射載體。它的唯一功能,就是在特定的能量場引導下——比如,那場即將抵達的、空前強大的太陽風暴——將個體的意識、記憶,一切稱之為‘靈魂’的數據,進行提取、壓縮和編碼。”
他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驚恐的臉,最終落在主屏幕上那連接天日的日冕物質拋射模擬圖上。
“而那場橫跨1.5億公裡、浩瀚無比的拋射物長河……它就是絕佳的、超級的信息傳輸‘網線’!”
“當意識上傳過程啟動並完成,構成你個體的獨特信息被抽離,支撐這具肉身的能量也會被回路榨取殆儘,作為發射的‘燃料’。結果是……生命體征的徹底終結。”
要麼在恒星風暴中物理毀滅,要麼完成契約,意識上傳,肉身死亡。
這是一個非此即彼的、赤裸裸的陷阱。
所謂的“共生”與“永存”,是以放棄肉體、放棄個體獨立性、成為恒星核心龐大數據庫裡一段冰冷數據為代價的永恒囚禁。
可怕的沉默吞噬了一切。就連最堅定的戰士,眼中也閃過一絲茫然。當風暴降臨,死亡真切地扼住喉嚨時,是選擇徹底的湮滅,還是以這種“數字化”的形式“活著”?
這甚至不能稱之為選擇,而是一種在絕對暴力下的、無奈的屈從。
……c頂著巨大的壓力,將“烙印”的真相向全球公開。輿論再次炸裂,但這一次,反應卻複雜得多。
有人痛斥這是魔鬼的契約,寧為玉碎不為瓦全。
但也有人,尤其是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下,產生了不同的想法。
“沒有了身體,聽起來也挺輕鬆的?”
“至少‘我’還在,還能思考,不是嗎?”
“在太陽裡獲得永生,總比變成宇宙塵埃要好玩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