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9章:防線重組,地球聯盟的反擊準備
柯伊伯帶的硝煙尚未散儘,聯盟緊急會議已在“盤古”號艦橋召開。全息沙盤上,噬星族艦隊的殘餘力量正在3光年外集結,而地球防線的損耗數據觸目驚心:“華夏”艦隊損失12的戰艦,月球星核炮集群有3座被摧毀,地球大氣層的納米清除劑儲備僅剩30。
“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防線重組,”王鵬指著沙盤上的缺口,“柯伊伯帶的量子地雷已消耗70,需要補充至少2000枚;‘盤古’號的主炮冷卻係統雖經修複,但連續齊射仍有風險,必須升級反物質散熱模塊。”
吳昊調出全球工業產能數據:“月球的星核炮工廠已啟動三班倒,每月可生產10座主炮;反物質工廠的產能提升至每天15克,足夠支撐‘盤古’號的高強度作戰;納米清除劑的生產線正在擴建,預計下月能恢複儲備。”
澤爾使者734的觸須劃過一份加密文件:“澤爾文明已決定啟用‘備用星艦工廠’,每月可提供50艘‘星梭’戰艦。另外,我們解析了被俘噬星族的記憶芯片,發現他們的‘獻祭’方案是孤注一擲——星塵集群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活體生物,他們在銀河係的儲備已不足三成。”
會議的焦點落在“主動反擊”上。俄羅斯代表提議:“趁噬星族重組的間隙,派‘盤古’號與澤爾艦隊突襲他們的補給站,切斷其能源供應。”
“風險太大。”吳昊搖頭,調出推演結果,“3光年外的星域我們完全陌生,對方很可能設下陷阱。不如將計就計,在太陽係外圍布設‘引力陷阱’——用100顆小行星改造的‘偽行星’,內部裝滿反物質炸彈,引誘他們來攻。”
大鷹帝國代表這次罕見地沒有反對,甚至主動提出:“我們的軍工企業可提供改造小行星的特種炸藥,隻求能參與後續的戰術指揮。”
吳昊瞥了他一眼,淡淡道:“可以,但指揮權必須由聯盟核心成員國共同掌握。另外,你們的稀土供應必須恢複,‘盤古’號的裝甲板生產不能再拖後腿。”
會議結束後,吳昊獨自來到“盤古”號的觀測甲板。舷窗外,地球如一顆藍色的寶石懸浮在星海,月球的環形山在陽光下勾勒出沉默的輪廓。他想起張弛被押走時的眼神,想起那些在星塵中消散的戰艦,心中五味雜陳。
“天蛾,計算一下,我們贏的概率有多少?”
智能體的電子音帶著罕見的波動:“根據現有數據,67.3。但如果算上人類的‘韌性’這個變量,概率會提升至82.1。卡爾文明的記載裡,所有能在絕境中翻盤的種族,都有這種無法用數據量化的特質。”
吳昊笑了笑,轉身走向指揮台。三個月的準備時間,很短,卻足夠讓地球聯盟磨礪出更鋒利的劍。當噬星族的艦隊再次來襲時,他們將麵對的,是一個真正團結、真正無畏的文明——一個用智慧與勇氣,在星海中站穩腳跟的種族。
遠處的星核炮炮口,再次泛起幽藍的光芒,那是希望的微光,也是反擊的序章。
月球背麵的星核炮工廠裡,機械臂24小時不間斷作業,熾熱的炮管毛坯在冷卻池中淬出白霧,工人們用激光筆標注著精度誤差,紅色的光點在金屬表麵跳著嚴謹的舞蹈——每0.1毫米的偏差,都可能決定戰場上的生死。
柯伊伯帶的布雷艦像工蟻般穿梭,將新補充的量子地雷嵌入隕石背麵。這些地雷外殼偽裝成岩石紋理,內部卻藏著反物質觸發器,一旦感應到噬星族戰艦的能量特征,就會在0.3秒內引爆,掀起足以撕裂艦體的能量風暴。艦長趙峰拍了拍最新布設的地雷,外殼上還留著他用指甲刻的“家”字:“讓這些小家夥替咱們守著門,家裡才能睡得踏實。”
反物質工廠的控製室裡,屏幕上的產能曲線正陡峭上升。研究員林溪盯著實時監測數據,額角的汗珠滴在操作台上——為了提升產量,他們冒險優化了粒子對撞的頻率,雖然設備負載增加了20,但每天15克的反物質,足夠讓“盤古”號的主炮再添三成威力。“上次沒攔住的星塵,這次讓他們嘗嘗反物質的厲害。”她對著麥克風輕聲說,像是在對那些消失在灰霧裡的戰友承諾。
地球軌道上,由100顆改造小行星組成的“偽行星帶”初具雛形。工程師們在小行星內部掏空隧道,填滿反物質炸彈,外部則覆蓋著從月球運來的月壤,連磁場特征都調成了噬星族數據庫裡“資源星球”的參數。負責偽裝的老周蹲在一顆小行星上,用砂紙打磨著人工造的“隕石坑”:“得讓這些‘誘餌’看起來像塊肥肉,才能釣上噬星族那條大魚。”
澤爾文明的“備用星艦工廠”也傳來捷報,第一艘“星梭”戰艦下線時,艦身上特意嵌了塊地球的玄武岩。澤爾工程師用觸須拍了拍那塊石頭:“你們說過,石頭會記得走過的路。這船帶著地球的石頭,就不會迷路。”
三個月後,當噬星族的先遣艦試探性闖入太陽係外圍時,等待它們的不是鬆散的防線,而是一張精心編織的天羅地網。“偽行星帶”裡的反物質炸彈在引力觸發下連環引爆,成片的戰艦在白光中解體;柯伊伯帶的量子地雷蘇醒,用能量脈衝癱瘓了半數追兵;“盤古”號的主炮帶著反物質的幽藍,精準斬向旗艦的引擎——這一次,冷卻係統穩穩扛住了連續齊射,炮管溫度始終控製在安全閾值內。
吳昊站在艦橋,看著戰術屏上噬星族艦隊的潰散軌跡,突然想起天蛾說的“韌性”。那些在工廠裡熬紅的眼,布雷艦上刻下的字,外星艦體裡嵌著的地球石頭,還有每個深夜實驗室裡不滅的燈光,或許正是這些無法量化的東西,讓67.3的概率,最終變成了勢不可擋的勝利。
“通知各單位,保持警戒,但可以輪班休息了。”他對著通訊器說,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,卻格外堅定,“告訴大家,今晚的星星,比往常亮。”
舷窗外,地球的藍色光芒與星核炮的幽藍交相輝映。防線重組的終點,從來不是死守,而是讓每個在這片星域奮鬥的生命都知道:當文明擰成一股繩,連星光都會為其讓路。
喜歡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:()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