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:賽場遭遇強對手,天蛾獻策展優勢
省賽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體育場?舉行,彙聚了全省15支頂尖的創業團隊。
吳昊提前一天帶著團隊去踩場,發現這次的對手遠比初賽時強勁,有做農業物聯網的,團隊裡有博士坐鎮;有開發教育app的,已經拿到了百萬級的天使輪融資;還有一個做智能穿戴設備的團隊,核心技術來自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,和昊陽科技的賽道高度重合。
“那個‘智聯科技’有點東西,”王鵬指著隔壁展台,低聲對吳昊說,“他們的智能手環能監測心率、睡眠,還能連接手機解鎖,功能比我們的無線充電殼複雜多了。”
吳昊讓“天蛾”掃描對方的展示資料,很快得到分析:智聯科技核心產品為健康監測手環,技術依賴外部合作研究所),自主研發占比30;定價299元,高於昊陽科技無線充電殼199元);已鋪設線下渠道20家,但校園市場覆蓋率僅8,用戶反饋“功能冗餘”“續航不足”。
“他們的弱點很明顯,”吳昊對團隊說,“技術自主權不夠,價格偏高,而且沒吃透校園市場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把自己的優勢放大。”
省賽采用“路演+答辯+產品展示”的形式。輪到昊陽科技展示產品時,吳昊沒有像其他團隊那樣播放ppt,而是直接邀請評委體驗,他拿出三個不同高校的定製款無線充電設備和手機殼,分彆印著哈工大的校訓、東北林業大學的校徽、黑龍江大學的標誌性建築。
“各位評委老師,”吳昊舉起其中一個手機殼,“這不是普通的配件,而是有情感附加值的產品。我們為32所高校做過定製服務,學生願意為‘專屬感’多付20的價格,這就是校園市場的特殊性。”
他接著演示充電功能:“更重要的是,我們解決了兩個痛點,一是兼容性,一機多充,市麵上90的機型都能適配;二是安全性,經過300次充放電測試,殼體溫度始終控製在40c以下,這是我們自主優化的線圈布局技術,已經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。”
評委們饒有興致地傳閱著手機殼,有位來自投資機構的評委問道:“你們的技術門檻不高,萬一巨頭下場複製,怎麼應對?”
這個問題正是吳昊準備的重點。他微微一笑,調出“天蛾”整理的用戶數據:“我們的核心壁壘不是技術,而是120人的校園代理網絡和30萬的精準用戶畫像。比如這個數據,女生更偏愛卡通圖案,複購集中在開學季;男生在意充電速度,對遊戲手機的適配需求最高。這些細分需求,巨頭不屑做,小廠做不了,這才是我們的護城河。”
就在這時,智聯科技的負責人突然舉手插話:“吳總剛才說技術自主,但據我所知,你們的無線充電線圈是采購的第三方模組,這算不算‘偽自主’?”
會場瞬間安靜下來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吳昊身上。邵易陽和王鵬心裡一緊,沒想到對方會突然發難。
吳昊卻很平靜,他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質疑。“這位同學說得沒錯,線圈確實是采購的,”他坦誠道,“但我們做了兩項關鍵改進,一是通過磁屏蔽設計減少電磁輻射,達到國家安全標準的15;二是優化散熱結構,讓充電效率提升15。我們有核心磁共振技術專利和模組和工廠合作自有生產線,這就像手機廠商采購驍龍芯片,但係統優化才是核心競爭力,不是嗎?”
吳昊頓了頓,看向那位負責人:“據我了解,貴團隊的手環傳感器也是采購自國外品牌,我們是不是可以說,你們的‘健康監測’也是‘偽自主’?”
這話一出,評委們都笑了起來。剛才提問的投資評委點頭道:“說得好!創業初期,整合資源比閉門造車更重要。昊陽科技的模式很輕,也很靈活,這是優勢。”
答辯結束後,一位評委私下對吳昊說:“你們比智聯科技更懂商業本質,不是技術越複雜越好,而是能解決用戶的真實需求。”
吳昊知道,這一仗,他們贏在了“精準”,精準定位市場,精準放大優勢,而這背後,是天蛾無數次的數據推演和策略優化。
喜歡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:()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