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9章:光伏滴灌機火遍鄉野,老農笑開顏
河南的麥收時節,日頭毒得像要把土地烤化。吳昊帶著技術組的小周和兩名工程師,開著輛裝滿備件的皮卡車,顛簸在通往李家莊的土路上。車窗外,金黃的麥浪翻湧著,風裡飄著麥稈的焦香——這是他記憶裡最踏實的味道,卻也是重生前連彎腰收割的資格都沒有的奢望。
“吳總,前麵就是王大爺家的地了!”小周指著遠處一片長勢格外旺盛的麥田,興奮地喊道。
車還沒停穩,一個皮膚黝黑、脊背微駝的老人就拄著鋤頭迎了上來,正是光伏滴灌機的首批試用者王大爺。他看清車窗裡的吳昊,臉上的皺紋瞬間笑成了花,露出被曬得有些發黃的牙:“小吳!你可算來了!快跟我瞅瞅,這麥子長得,比往年高出一大截!”
吳昊跳下車,被正午的熱浪裹了個嚴實。王大爺不由分說地拉著他往田裡走,粗糙的手掌帶著老繭,卻熱得燙人。田埂邊,立著個半人高的銀灰色設備——光伏滴灌機的太陽能板正迎著太陽,下麵的水管像條靈活的蛇,順著麥壟蜿蜒,細密的水珠正有節奏地滲進土壤裡。
“你看這根‘智慧管’,”王大爺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水管上的傳感器,“它比咱老農的眼睛還尖!早上土濕,它就偷懶少滴水;晌午頭太陽毒,它就勤快點,一滴都不浪費。以前澆五畝地,我得扛著水管跑一整天,現在往這兒一杵,啥心都不用操!”
旁邊幾戶村民也圍了過來,七嘴八舌地搭話。李嬸挎著個竹籃,往吳昊手裡塞了把剛摘的聖女果:“小吳你嘗嘗!我家大棚用了這機器,果子甜得很!以前怕水費貴,總不敢多澆,現在有太陽就能抽水,電費都省了大半!”
“可不是嘛!”旁邊的張叔湊過來,指著自家地頭的滴灌機,“我那口子前兩天還說,這鐵家夥比雇來的長工還頂用,就是模樣太素淨,要是能畫點花,放院裡都好看!”
吳昊被逗笑了,讓工程師掏出筆記本:“張叔這個建議好,我們回去就加個‘定製圖案’功能,喜歡牡丹的畫牡丹,喜歡喜鵲的畫喜鵲!”他又轉向王大爺,“大爺,您覺得還有啥不方便的?比如水量能不能再調得精細點?”
王大爺想了想,一拍大腿:“有!要是能知道地裡缺啥肥就好了!咱老農憑經驗追肥,常常要麼多了要麼少了。”
“這好辦!”小周接過話,眼睛亮晶晶的,“我們正在研發土壤養分傳感器,到時候機器不僅能澆水,還能告訴你該撒多少氮磷鉀,比農技員還準!”
說話間,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跑過來,舉著個用麥稈編的小螞蚱,怯生生地遞給吳昊:“叔叔,這個給你。爺爺說,是你讓麥子長得這麼好,我才能天天吃白麵饅頭。”
吳昊的心像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,軟得發酸。他蹲下來,接過那隻歪歪扭扭的麥稈螞蚱,想起重生前在工地啃冷饅頭的日子——那時他從沒想過,自己有一天能靠雙手,讓更多人吃上麵粉更白、味道更甜的饅頭。
臨走時,王大爺非要往皮卡車上塞兩袋新磨的麵粉:“自家麥子磨的,不純甜,但實在!你帶回城裡,讓你媳婦嘗嘗,就當是咱莊稼人謝你的!”
車開出老遠,吳昊回頭還能看見老人們站在田埂上揮手,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光,像撒在地裡的星星。陳瀟瀟發來微信,問他什麼時候回去,說公益基金的孩子們畫了幅“會喝水的麥子”,等著他提意見。
吳昊笑著回複:“馬上回,帶了最好吃的麵粉,晚上包餃子。”他看著窗外掠過的麥田,突然明白——所謂高科技,從來不是實驗室裡冰冷的參數,而是能讓王大爺的皺紋裡開出笑花,能讓小姑娘的飯碗裡多塊白麵饅頭,能讓這片土地,長出更踏實的希望。
【天蛾提示:已記錄用戶需求3項定製圖案、養分檢測、操作簡化),優先級已標注。建議聯合農科院開展田間試驗,加速功能落地。】
吳昊關掉提示,指尖摩挲著那隻麥稈螞蚱。陽光透過車窗落在上麵,仿佛能聞到麥香裡混著的、屬於新生的味道。
車鬥裡的麵粉袋隨著顛簸輕輕晃悠,袋口露出的麥粉白得晃眼,混著風裡飄來的麥香,讓吳昊的心頭像被溫水浸過,軟乎乎的。他指尖捏著那隻麥稈螞蚱,草稈的紋路硌著掌心,卻比任何精致的擺件都讓人踏實。
“吳總,王大爺說的養分傳感器,咱們真要加啊?那得聯動土壤檢測模塊,程序又得大改。”副駕的小周扒拉著平板上的設計圖,眉頭皺成個疙瘩,“而且農戶大多不會用複雜操作,界麵得做得比老人機還簡單,這研發周期至少得再加三個月。”
吳昊把麥稈螞蚱放進儀表盤的小格子裡,轉頭看了眼窗外——剛收割的麥田裡,幾個孩子正追著麥秸紮的稻草人跑,銀灰色的滴灌機立在田埂邊,太陽能板反射著碎金似的光,像給土地彆了枚勳章。“加,必須加。”他語氣肯定,指尖在平板上點出農戶反饋表,“你看王大爺那手老繭,摸傳感器的時候輕得像碰瓷娃娃,他們不是怕複雜,是怕把‘金貴家夥’弄壞了。界麵就做成圖標式的,澆水點麥穗,施肥點肥料袋,出了問題點哭臉圖標,直接彈視頻客服,咱技術員手把手教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小周看著他把“視頻客服”四個字圈成紅圈,突然笑了:“昊哥,你以前開會總說‘技術效率優先’,現在倒像個操心的大家長了。”
吳昊沒反駁,隻是想起王大爺塞麵粉時說的話:“機器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你們做的東西,帶著人氣兒,才管用。”那時他握著老人的手,摸到指關節上厚厚的繭子——那是和土地較勁了一輩子的證明,比任何市場報告都更能說明“實用”二字的分量。
車剛進公司園區,陳瀟瀟就帶著幾個公益小學的孩子等在門口。孩子們手裡舉著畫,最前麵的小姑娘舉著幅蠟筆畫:藍色的滴灌機旁邊,站著個戴草帽的小人,手裡舉著超大號麥穗,麥穗上還歪歪扭扭寫著“謝謝”。“吳叔叔!”小姑娘把畫遞過來,踮腳指著畫裡的麥稈螞蚱,“王爺爺說你喜歡這個,我用彩紙糊了個大的!”
那螞蚱用紅黃綠三色皺紋紙糊的,翅膀翹得老高,腿歪歪扭扭卻透著股憨勁兒。吳昊蹲下來接過來,翅膀上的金粉蹭了他一手,倒比任何獎杯都耀眼。“真好看,”他摸了摸小姑娘的頭,指腹蹭到她辮子上的麥殼,“等叔叔把新機器做出來,帶你們去麥田裡看真正的螞蚱,比這個還機靈。”
傍晚的研發室裡,吳昊把那隻彩紙螞蚱粘在了白板中央,周圍貼滿了農戶的手寫反饋:“管子能再軟點不?硬邦邦的拐不過田埂”“能不能加個雨聲提醒?下雨就自動關水,省得我半夜爬起來看”……技術員們圍著白板討論,有人提議給管子加波紋管,有人說加個雨量傳感器,吵得熱火朝天,卻沒人覺得煩——那些帶著土氣的字跡裡,藏著比代碼更鮮活的需求。
陳瀟瀟端來兩杯熱粥,看著白板上的彩紙螞蚱笑:“麵粉我發成麵了,晚上包麥穗形狀的餃子,就叫‘豐收餃’。”吳昊接過粥,瞥見她指尖沾著麵粉,像沾了層霜,突然想起早上王大爺的麵粉袋——原來最暖的科技,從來都長在煙火裡,藏在麥香中,裹在那些帶著老繭的手裡、沾著金粉的畫上,帶著活生生的人氣兒,穩穩紮根在土地上。
他拿起筆,在反饋表最後添了行字:“給滴灌機加個小喇叭,夜裡下雨就唱段豫劇,王大爺說聽著踏實。”寫完覺得不夠,又畫了個咧嘴笑的表情,像極了田埂上曬太陽的老人。
喜歡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:()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