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2章:太陽能製氫設備下線,基地能源自給無虞
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越過山脊,灑在秘密基地後山的藍色陣列上。數百塊太陽能電池板如魚鱗般鋪展在坡地,表麵覆蓋的納米級光催化劑在陽光下泛著細碎的銀輝,隨著太陽角度緩緩轉動——這是天蛾主導研發的“高效太陽能製氫係統”,經過三個月調試,今日正式投入運行。
吳昊站在控製室的觀測窗前,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:光照強度穩定在8202,電解槽溫度63c,氫氣產量每小時122立方米,比設計預期高出2。他指尖輕點屏幕,調出催化劑的微觀結構模型:“天蛾,這東西的轉化率能穩定在35?傳統技術頂破天也就12。”
意識中傳來天蛾的電子音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“篤定”:“納米光催化劑采用‘三維蜂窩結構’,比表麵積是傳統材料的20倍,可同時捕獲可見光與近紅外波段,效率自然更高。”
此時,能源組組長拿著檢測報告快步進來:“昊總,首批產出的氫氣純度99.999,雜質含量遠低於軍工標準!剛才給測試車間的虎鯊潛航器加了氣,動力輸出比用外購氫氣時還穩。”
吳昊點頭,目光轉向陣列邊緣的聚光鏡組。這些鏡麵呈放射狀分布,即使陽光被雲層遮擋,也能將散射光彙聚成束,注入中心的集熱器。“陰天測試怎麼樣?”
“昨天那場小雨裡,係統自動切換到‘弱光模式’,產量維持在晴天的61。”組長指著儲能罐的計量表,“按這速度,三天產的氫氣足夠基地滿負荷運行一個月,連承影機器人的高強度測試都供得上。”
邵易陽從外麵進來,褲腳還沾著泥,手裡拿著一卷偽裝網:“剛在陣列外圍加了這層網,從衛星圖上看就是片普通農田,邊緣種的玉米苗也活了,沒人會往‘能源基地’上想。”他湊到屏幕前,看著氫氣儲存罐的液位緩慢上升,“以後再也不用淩晨三點偷偷運氫氣管了,省了多少麻煩。”
吳昊忽然指向西北方向的山脊:“那邊的氣象站數據顯示,未來一周有連續陰天。天蛾,聚光鏡的追蹤精度能跟上嗎?”
控製室的全息投影立刻亮起,模擬出陰天的光線軌跡:“已優化‘動態聚光算法’,即使散射光角度混亂,聚光鏡也能在0.3秒內調整角度,保證集熱器的能量輸入穩定在閾值以上。”投影中,陰雲密布的模擬場景裡,製氫產量曲線雖有波動,卻始終維持在每小時95立方米以上。
臨近中午,天空果然飄來幾片烏雲。吳昊看著屏幕上的產量數據僅微降5,忽然想起前世在羅布泊戈壁,自己曾為了節省一瓶礦泉水徒步十公裡。如今,這座藏在山坳裡的基地,正靠著取之不儘的陽光,悄然積蓄著改變世界的能量。
“讓後勤組把多餘的氫氣壓縮儲存。”吳昊拿起外套,“下午測試狼蛛全地形車時,直接用咱們自己產的燃料。”
走出控製室,風拂過太陽能板陣列,發出輕微的嗡鳴。吳昊望著遠處正在組裝的機器人生產線,忽然明白天蛾那句“能源自主是文明進階的基石”——當陽光真正為己所用時,所謂的封鎖與限製,不過是暫時的塵埃。
基地深處,氫燃料電池的低鳴與機械臂的運轉聲漸漸交織,像一首屬於未來的序曲,在無人知曉的山穀裡,穩穩奏響。
喜歡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:()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