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:慧眼通聯空天地,玄女鋒芒映軍工
“鸞鳥”號的作戰指揮中心裡,全息投影正實時刷新著三維戰場態勢圖。屏幕中央,200公裡外一艘漁船的發動機型號、50公裡處虎鯊潛航器的行進軌跡、10公裡高空蜂鳥無人機捕捉的電磁信號,被天蛾的算法熔鑄成一幅動態全景圖,連海浪拍打礁石的波紋都標注得清晰可辨。
“這就是你們說的‘多域融合感知模塊’?”國家軍工院的李院士扶了扶老花鏡,指尖在投影中一處紅點上輕點,“這個時速30公裡的移動目標,能解析出武器配置嗎?”
吳昊抬手在空中一劃,紅點瞬間放大成一輛模擬裝甲車,炮塔轉速、彈藥餘量甚至發動機溫度都躍然屏上。“蜂鳥集群的光學、雷達、電磁傳感器同步回傳數據,天蛾的‘特征比對庫’能直接匹配武器參數。”他調出另一組畫麵,“哪怕是埋在地下3米的地雷,無人機的合成孔徑雷達也能掃出來。”
李院士身後的幾位專家忍不住湊上前,其中負責殲20項目的張工指著屏幕邊緣:“戰機的供電和載荷都有限,這套模塊要是裝上去,會不會影響機動性?”
“天蛾早就考慮到了。”邵易陽推來一台筆記本,屏幕上是模塊化分解圖,“核心計算單元壓縮至1.2公斤,分布式傳感器由蜂鳥攜帶,戰機隻留數據接收終端,總重量比原來輕60。”他點開測試視頻,一架改裝後的殲10b在模擬空戰中,僅憑3架蜂鳥傳回的信息,就鎖定了5架“敵機”。
李院士突然拍了下手:“南海那邊,美軍的‘宙斯盾’艦總在咱們島礁附近晃悠,雷達信號時斷時續,能不能用這模塊抓他們的軌跡?”
吳昊讓天蛾調出南海地形數據,蜂鳥集群的覆蓋範圍在投影中展開:“200架蜂鳥就能織成直徑500公裡的感知網,‘宙斯盾’的相控陣雷達隻要開機,我們就能解析出頻率和掃描周期,甚至能預判它的導彈發射窗口。”
“這可不是簡單的‘看得遠’,是‘看得透’啊!”李院士激動地握住吳昊的手,“空軍盼這套係統盼了十年!這樣,軍工院出200名工程師配合適配戰機接口,你們負責算法迭代,三個月內必須拿出實裝方案!”
協議簽訂的當天下午,聯合測試就在“鸞鳥”號的飛行甲板展開。一架玄女戰機與30架蜂鳥無人機協同演練,當蜂鳥群將百公裡外的“敵方”隱身戰機信號傳回時,玄女的火控係統瞬間鎖定目標,導彈模擬發射的軌跡與蜂鳥標注的規避路線嚴絲合縫。
張工看著命中率100的數據,突然想起什麼:“要是蜂鳥被乾擾了怎麼辦?”
天蛾的電子音突然在指揮中心響起——這是它首次在軍方人員麵前主動發聲:“蜂群采用‘去中心化’組網,單節點失效後會自動重構鏈路,抗乾擾能力是傳統偵察機的8倍。”
夕陽透過舷窗照在屏幕上,“空天地海”的感知節點在投影中閃爍,宛如一張覆蓋全域的智慧之網。李院士望著窗外掠過的海鳥,輕聲說:“有了這雙‘慧眼’,以後誰再想在咱們家門口搞小動作,就得掂量掂量了。”
吳昊點頭,目光落在天蛾實時更新的技術樹圖譜上。多域融合感知模塊隻是開始,下一步,他要讓“鸞鳥”號的指揮係統與國家的預警衛星聯網,讓這雙“眼睛”真正看透萬裡蒼穹。
喜歡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:()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