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2章:金屬平台的秘密,反物質引擎的突破
月球基地的冶煉車間裡,高溫熔爐的紅光映著工程師們凝重的臉。從信標平台切割下的金屬樣本正躺在試驗台上,常溫下堅硬如鑽,刃口劃過隻留一道白痕;可當加熱至500c,原本棱角分明的樣本竟像橡皮泥般扭曲變形,表麵泛起珍珠母貝般的光澤——這種詭異的相變特性,讓常規鍛造設備束手無策。
“天蛾,深度解析分子結構。”吳昊的指尖懸在樣本上方,能感受到金屬表麵傳來的微弱磁場波動。
全息屏幕上瞬間展開三維分子模型,無數光點在晶格中旋轉跳躍。“這是‘量子糾纏記憶合金’,”天蛾的電子音帶著解析後的篤定,“內部鑲嵌超導體微絲,溫度變化會觸發糾纏粒子自旋反轉:低溫時粒子同向排列,硬度堪比中子星物質;高溫下自旋紊亂,分子間作用力急劇減弱。若想穩定鍛造,需用10特斯拉以上的反相磁場鎖定粒子狀態。”
“我們的磁場發生器最大功率隻有1.2特斯拉。”首席工程師敲著控製台,語氣焦灼,“就算臨時改裝,也至少需要三個月。”
吳昊的目光突然轉向車間角落的備用零件區,那裡堆放著“鸞鳥”平台反重力引擎的拆解組件。“天蛾,調出‘鸞鳥’引擎的核心參數。”
數據洪流中,一行數字格外醒目:“反重力磁場峰值12特斯拉,持續輸出穩定。”天蛾迅速生成改裝方案,“拆除引擎的重力約束環,接入鍛造機械臂,可臨時充當反相磁場發生器。”
四小時後,改裝設備啟動。淡藍色的強磁場如罩子般籠罩金屬樣本,原本在高溫下軟塌的邊緣瞬間挺直,分子模型中紊亂的粒子重新排列成整齊的隊列。工程師們抓緊時機啟動激光切割,光束如手術刀般精準剖分金屬,冷卻後的部件表麵光滑如鏡,連分子級的瑕疵都被磁場壓合平整。當第一塊符合標準的偵察機外殼從設備中取出時,車間裡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。
與此同時,地球軌道的科研艙內,陳瀟瀟正對著星圖上的藍點皺眉。她的團隊在分析噬星族母巢艦的能量軌跡時,發現了80光年外“藍晶星”的異常——這顆行星的大氣光譜中,反氫元素的特征峰異常強烈。“我們的反物質儲存技術太掣肘了。”視頻會議裡,她調出磁約束容器的參數,“現有設備最多存10克反氫,而摧毀一個噬星族苗圃,至少需要100克持續供給。”
吳昊的目光落在天蛾同步調出的記憶碎片上,那裡閃過一段模糊的星圖。“記憶庫裡有相關記錄嗎?”
“‘真空零點能約束場’。”天蛾展開三維圖紙,複雜的能量回路中,暗物質晶體散發著幽光,“利用空間量子漲落產生的能量場包裹反物質,穩定性是磁約束的100倍,且體積縮小至十分之一。但場源需要‘暗物質晶體’,藍晶星的地殼中富含這種礦物。”
“那就去藍晶星。”吳昊的指節在桌麵上輕輕一叩,“讓‘玄女’艦隊護航,‘鸞鳥’平台搭載采礦分隊,務必在一個月內帶回晶體樣本和反氫原料。”
當“鸞鳥”平台的引擎噴口在太陽係邊緣亮起藍光時,月球車間的第一架“天魚”偵察機正滑入測試軌道。這架通體銀灰的偵察機,外殼采用了那種相變金屬,在電磁掃描下幾乎隱去身形,隻有機翼邊緣的能量紋路偶爾閃過,像融入宇宙背景的影子。
首席工程師撫摸著冰涼的機翼,指腹劃過那些在磁場中鍛造出的精密接縫,突然笑了:“這哪是機器?分明是宇宙借我們的手,打開了新的門。”
測試軌道上,“天魚”突然加速,機身在高速中泛起微光,瞬間消失在月球的陰影裡——它已能利用金屬的相變特性,在飛行中改變雷達反射截麵。吳昊望著屏幕上的隱形軌跡,知道這不僅是一架偵察機的突破,更是人類在材料科學領域,對宇宙法則的又一次溫柔“馴服”。
而遠方的藍晶星,正靜靜等待著人類的到來。那裡的暗物質晶體與反氫元素,將為反物質引擎裝上翅膀,讓文明的航船,能駛向更深的星海。
喜歡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:()重生18歲: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