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5章 晚境淒涼(1514-1523)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曆史奇人傳 > 第2205章 晚境淒涼(1514-1523)

第2205章 晚境淒涼(1514-1523)(1 / 1)

正德末年的蘇州,桃花庵的盛景早已如昨日黃花。圍牆的粉壁剝落,露出裡麵斑駁的灰泥;園中的池沼因疏於清理,泛著渾濁的綠光,漂浮著殘荷與落葉;那幾十株曾被他寄予無限風流的桃樹,或因蟲蛀,或因風雨,已倒斃大半,剩下的也是枝乾虯結,花開得一年比一年稀落、黯淡。這裡不再有昔日高朋滿座、詩酒唱和的喧囂,隻剩下一種被時光遺棄的沉寂。

生活的拮據,像一條越收越緊的繩索,勒得唐寅喘不過氣。賣畫的收入越發微薄且不穩定,識貨的知音越來越少,而跟風求畫的市井之徒,多半隻慕其狂名,卻並不真正懂得他筆下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鳥裡蘊藏的憤懣與孤高。稿酬時常被克扣,甚至拖欠。在一封給文徵明的信中,他沉痛地自述:

“青山白發老癡頑,筆硯生涯苦食艱。井臼任勞妻媠怠,蠹魚飽食我書殘。…昆山焚卻料應儘,海外奇珍誰見還?欲向閨中陳此苦,曉鶯啼破夢魂間。”

字裡行間,滿是白發老翁麵對生計艱難的無奈與自嘲。更有甚者,一些地方野史筆記中隱約記載,為了換取最基本的米糧,這位曾經名動江南的解元公,竟不得不為富戶新修的廁所繪製裝飾畫。無論此事細節真偽,“廁畫自給”的傳聞本身,已足見其晚境之潦倒,淪落至何等地步。昔日揮毫於鹿鳴宴上的意氣風發,與今日為五鬥米折腰甚至蒙受屈辱的境況,形成了慘烈的對照。他常常獨坐空堂,對著一幅未完成的畫作,一坐便是半日,筆端的墨乾了又潤,潤了又乾,卻遲遲無法落下。

命運的嚴苛並未就此止步。與他相伴後半生的妻子沈九娘,這位在他最困頓時期給予他溫暖與支持的伴侶,因長年操勞和貧病交加,先他而去了。九娘的離世,抽掉了他精神世界裡最後一根支柱。桃花庵從此真正成了空庵、孤庵。他變得更加沉默,也更加頹放,常常借酒澆愁,酒入愁腸,化作的不僅是淚,更是對生命徹底的幻滅感。

嘉靖二年初春,五十四歲的唐寅健康狀況急劇惡化。多年的飲酒無度,心境的鬱結難舒,加上營養匱乏,使他染上了沉屙。咳嗽日漸劇烈,有時竟能持續半個時辰,瘦削的身軀蜷縮得像一隻風乾的蝦米。清明時節,天氣並未轉暖,斜風細雨,更添淒冷。他強撐著病體,獨自一人,踏著泥濘,前往城西的橫塘,為父母掃墓。

墳塋四周,野草已深。他拔去雜草,擺上簡單的祭品,燃起紙錢。青煙繚繞,混合著細雨,模糊了他的視線。二十多年的往事,一幕幕湧上心頭:少年時的才名鵲起,南京鄉試奪魁的榮耀,京城的牢獄之災,杭州藩司門前的仰天大笑,桃花庵初建時的短暫歡愉,寧王府中的驚心動魄,還有九娘溫婉而最終憔悴的麵容……一切的一切,都如這眼前的青煙,看似有形,伸手欲觸時,卻已消散無蹤。他跪在父母墳前,淚水混著雨水縱橫流淌,取出隨身攜帶的筆墨,在祭餘的紙上,寫下了一首字字泣血的《自懺詩》:

“二十餘年彆帝鄉,夜來忽夢下科場。雞蟲得失心尤悸,筆硯飄零業已荒。自分已無三品料,若為空惹一番忙。鐘聲敲破邯鄲景,依舊殘燈照半床。”

“雞蟲得失”四字,道儘了他對當年那場改變他一生命運的科場案的最終評價——那不過是一場無謂的、令人心悸的鬨劇。然而,正是這“雞蟲得失”,徹底碾碎了他的人生道路。夢回科場,並非對功名仍有眷戀,而是那巨大的創傷已深入骨髓,成為畢生無法擺脫的夢魘。此刻,在父母墳前,他進行的是一場遲來的、對自我命運的懺悔與總結,充滿了無儘的悲涼。

當年的冬天,蘇州的天氣異常寒冷,潮濕的寒氣仿佛能浸透人的骨髓。唐寅已臥床多日,大部分時間都昏昏沉沉。一日,好友王寵前來探病。看到昔日風流倜儻的才子如今形銷骨立地躺在破舊的床榻上,王寵不禁悲從中來。他知道唐寅時日無多,心中萌生一個念頭,欲求一幅絕筆,以為永久的紀念。

王寵俯身床前,輕聲提出請求。唐寅緩緩睜開渾濁的雙眼,看著這位一直敬重自己的年輕友人,沉默片刻,點了點頭。他在童子的攙扶下,掙紮著坐起,披上那件早已褪色的青袍。畫案被移到床前,宣紙鋪開,研墨的童子手在微微顫抖。

唐寅凝神提筆,他的手已有些顫抖,但目光卻異常專注。他畫的是一幅《鬆鶴圖》。圖中,一株古鬆自危崖斜出,枝乾虯勁如龍,但鬆針已顯疏落,帶著凜冬的蕭瑟。一隻仙鶴獨立於鬆乾之上,引頸向天,似欲長鳴,卻又暗含一種無聲的哀戚。危崖之下,是茫茫的雲海,空無一物。整個畫麵意境高寒、孤寂,充滿了訣彆的意味。他用儘最後的氣力,在畫幅上方題款:

“月明烏鵲橋,風露淞江頂。”

詩句空靈而淒清,仿佛靈魂已超脫於這汙濁的塵世,徘徊在明月清風之巔,其中暗含的對故友的訣彆之情,王寵讀來,已是淚眼婆娑。這幅《鬆鶴圖》,筆力雖不及盛年時雄健,但意境之超邁、情感之沉鬱,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可謂其藝術生命最後的、也是最絢爛的綻放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完成此畫後,唐寅的氣力仿佛徹底耗儘。此後數日,他持續高燒,時常陷入譫妄狀態。彌留之際,他口中反複囈語的是那句:“海棠睡未足……”這句旖旎而朦朧的詩句,出自他早年的一首《題海棠美人圖》。或許,在生命最後的幻夢中,他見到的並非科場的夢魘,也非生活的苦難,而是他一生所鐘情、所追尋的,那永恒的美與藝術之魂,那如海棠春睡般,未曾被這濁世完全驚醒的、純粹的詩意。

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)十二月初二,一代才子唐寅,在“海棠睡未足”的囈語中,溘然長逝,終年五十四歲。他的離世,靜默得如同窗外飄落的一片枯葉。由於家徒四壁,無錢營葬,後事全靠幾位摯友——祝允明、文徵明、王寵等人湊錢料理。

根據其遺願,他被安葬在桃花庵附近,橫塘王家村的祖塋旁。陪葬品簡陋得令人心酸:隻有一方他用了大半生的歙硯,兩支早已磨禿的畫筆,以及一冊他親手編訂的《唐伯虎詩集》手稿。這便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全部,也是一個文人最終極的、也是最驕傲的告白。

他的墓誌銘,由相交大半生的知己祝允明含淚撰寫。銘文中有這樣的句子:

“有鳥驕斯,高飛啼叫…莽蒼天地,一顧何有?…孰謂才人,以身試選?”

“孰謂才人,以身試選?”這最後一句,如同一聲沉重的歎息與詰問,既是對唐寅因科舉而毀掉一生的悲劇性總結,也道儘了在那個時代,所有才華橫溢卻又命運多舛的文人們,所麵臨的普遍困境與無奈。唐寅的故事,隨著他的逝去而落幕,但他的詩文書畫,以及他那交織著狂放、悲涼與不屈精神的傳奇一生,卻超越了時代的界限,在後世無數人的追憶與傳誦中,獲得了永恒的生命。

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:()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漫畫重啟後,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:穿書八零,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: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: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