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八年,夏末,鄴城。
漳水碼頭上,旌旗招展,甲士肅立。周瑜一身江東文士常服,寬袍大袖,立於船頭,風姿不減來時。他身後,滿載著北方良馬、毛皮、藥材等特產的船隊正緩緩升帆。此番北行,玉璽之事塵埃落定,雖未竟全功,但為江東爭取到了實實在在的貿易利益,更親眼見識了北地的實力與那位周大都督的手段,可謂不虛此行。
碼頭棧橋之首,周晏今日難得穿得齊整了些,隻是那官服的腰帶依舊係得有些隨意,他帶著都督府一眾屬官,正為周瑜送行。場麵一派和諧,全無半分此前隔空交鋒的劍拔弩張。
“公瑾兄,此番倉促,未能儘地主之誼,下次再來,定要好好盤桓幾日!”周晏拱手笑道,臉上是毫無作偽的熱情,他上前一步,很自然地拍了拍周瑜的手臂,聲音壓低了些,帶著推心置腹的誠懇,“與江東的貿易細則,我已全權交予甄家操辦,公瑾兄儘可放心。甄家商譽,你是知道的,斷不會讓盟友吃虧。首批戰馬三百匹,不日便會由他們組建的船隊運往江東,後續的藥材、皮革,也都按我們議定的最優價格供給。”
周瑜感受著臂膀上傳來的力道,看著周晏那雙清亮而真誠的眼睛,心中亦是感慨。此人行事,確如傳聞般不拘一格,卻又在關鍵處拿捏得極準。他給出的條件,不僅優厚,更重要的是由甄家這等巨賈主持,規避了官方往來諸多不便與猜忌,效率更高,也讓江東方麵安心。這份魄力與周到,讓他對這位年紀相仿的北方都督,不禁又添了幾分真實的欽佩。
“子寧兄厚意,瑜感激不儘。”周瑜鄭重還禮,笑容溫潤,“北地物產豐饒,我江東亦不缺魚鹽舟船之利,日後互通有無,必能使兩家更為緊密。子寧兄若有暇,也盼能駕臨江東,容瑜一儘地主之誼,覽我江東風物。”
兩人相視一笑,許多未儘之言,皆在不言中。對於那個共同提及的名字,兩人心照不宣。
“孔明之才,確是可畏可敬。”周瑜望向南方,語氣帶著一絲複雜的欣賞,旋即轉為銳利,“然臥龍蟄伏,非江東之福。在其真正騰飛九霄之前,恐是我江東心腹之患。”這話已是將諸葛亮擺在了當前首要對手的位置上。
周晏深以為然地點點頭,卻沒有接這個話題,隻是笑道:“路途遙遠,公瑾兄一路順風!待他日飲馬長江,或許還能與公瑾兄,共賞南國月色!”
周瑜朗聲一笑,再次拱手:“借子寧兄吉言!告辭!”言罷,轉身登船,再不回頭。
船隊緩緩離岸,順流而下。周晏站在碼頭,直到船影消失在河道拐彎處,這才招呼一聲,帶著屬官們打道回府。
陽光將他的影子拉得斜長,步伐依舊帶著點特有的、腳跟不太著力的晃動,卻自有一股成竹在胸的從容。
此後的數月,整個北方便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機械,按照周晏定下的四策,高效而冷酷地運轉起來。
由朝廷頒布的、針對江夏的貿易禁運敕令,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發往各州郡關隘。凡鐵器、戰馬、大型木材、大批糧秣,嚴禁南下江夏。
甄家的商隊率先做出了表率,不僅立刻切斷了與江夏的所有“敏感”貿易線路,更是主動配合官府,盤查其他可能鋌而走險的商隊。
一時間,通往江夏的商路幾乎斷絕,偶有走私者,也被蜂房眼線或邊境守軍查獲,籍沒家產的重罰之下,敢於冒險的人越來越少。江夏仿佛一夜之間成了一座孤島,劉備集團獲取外部資源的渠道被硬生生掐斷。
荊州內部,蔡瑁在得到北方“蜂房”傳遞的、關於支持其外甥劉琮以及未來利益的明確保證後,徹底倒向了曹操一方。
他利用其在荊州的影響力,處處給劉備使絆子。無論是劉備以“協防”名義向襄陽請求的糧草補給,還是諸葛亮提議的、與荊州其他郡縣聯合清剿水匪的計劃,都在蔡瑁的運作下或拖延、或削減、或直接否決。
襄陽與江夏之間的公文往來,充滿了扯皮與推諉,讓主持江夏內政的諸葛亮耗費了大量心神在無休止的文書博弈上。
江夏本地,那些原本被黃祖壓製的豪強,以及一些對劉備這位“空降”長官心懷不滿的黃祖舊部,在“蜂房”秘密輸送的金錢、糧餉乃至一些“退役老兵”的“技術指導”下,變得異常活躍。
他們時而嘯聚山林,劫掠通往江夏的運糧隊;時而在水道設卡,勒索過往商船;甚至偶爾還會爆發小規模的營嘯或“民變”,雖然規模都不大,無法動搖劉備的根本,
卻如同嗡嗡作響的蒼蠅,不斷騷擾,讓關羽、張飛等將領疲於奔命,無法全力整訓軍隊。江夏的治安與穩定,始終蒙著一層陰影。
反觀北方與江東,貿易往來卻日益頻繁。甄家的船隊穿梭於渤海與長江口,北地的戰馬、藥材源源不斷運往江東,換回的是江東的優質木材、銅料以及大量的海鹽。
雙方各取所需,關係在實實在在的利益輸送下,竟呈現出一種詭異的“蜜月期”態勢。
各方勢力似乎都在這新的格局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收獲著各自所需。唯獨蝸居江夏的劉備集團,如同陷入了一張無形的大網,內外交困,舉步維艱。
若非諸葛亮與徐庶二人精誠合作,以內政手腕勉強維持著民生,以智謀化解著一次次內部危機,恐怕這剛剛到手的立足之地,早已崩壞。
然而,應對這四麵八方、無孔不入的壓力,幾乎耗儘了他們所有的精力與能量,再難有餘力向外拓展。
就在這南困北進的背景下,鄴城格物院偏廂後的秘密工坊內,曆經無數次失敗與嘗試,終於迎來了突破性的進展。
首先是紡織機的改良,新的水力傳動結構使得紡紗效率提升了數倍不止,雖還未大規模推廣,但已預示著手工業即將迎來的變革。
其次是印刷術,活字材質與固定技術的改良,使得排版更為穩固,印刷出的字跡清晰度大增,成本卻大幅降低,為知識的傳播埋下了顛覆性的種子。
而最讓周晏振奮的,還是船舶技術的突破。
喜歡三國:無冕之相請大家收藏:()三國:無冕之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