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館獵殺的戰果,如同一聲平地驚雷,瞬間傳遍了整個河北戰線,乃至汴京城!
三千遼軍先鋒精銳,被楊延昭以區區千餘兵力,近乎全殲!更令人震撼的是,戰場上留下了數個巨大的焦黑坑洞和殘破的屍骸,幸存的遼軍俘虜精神恍惚,語無倫次地描述著“宋軍引動天雷”、“火光一閃,人馬俱碎”的恐怖場景。
“天雷”?“妖術”?
無論真相如何,楊延昭這個名字,已然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強大的色彩。他以一場不可思議的勝利,硬生生將耶律休哥西進的鐵蹄,釘死在了君子館前,為瀕臨崩潰的河北西路防線,贏得了最寶貴的喘息之機。
潰散的軍心,如同久旱逢甘霖,瞬間穩固,甚至變得更加熾熱!西路宋軍上下,此刻對那位“重傷”後還能打出如此神仙仗的楊都部署,充滿了近乎狂熱的崇拜與信服。連帶著,整個大宋北疆的士氣,都為之一振!
消息傳回汴京,朝野轟動!
紫宸殿內,連日來因岐溝關慘敗而愁雲慘淡的氣氛,被這股突如其來的捷報衝散了不少。儘管仍有文臣對那“天雷”之說嗤之以鼻,認為是無稽之談,或是楊延昭故弄玄虛,但無可否認的是,他打贏了,而且是一場足以影響戰略態勢的大勝!
寇準當庭慷慨陳詞,盛讚楊延昭“忠勇智略,冠絕三軍”,“於國難之際,挽狂瀾於既倒,實乃國之柱石”!他力主朝廷應重重嘉獎,並賦予其更大權柄,總攬河北抗遼事宜。
這一次,即便是潘美的舊黨,也不敢再輕易出言詆毀。畢竟,實打實的軍功擺在那裡,誰能否認?
深宮之中,宋太宗趙光義手持捷報,反複觀看,臉上神色變幻不定。有欣喜,有震驚,更有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。楊延昭的崛起太快,太耀眼,其手段也太過……超出常理。那所謂的“天雷”,究竟是什麼?若真有其物,掌握在這樣一個年輕氣盛、又與潘美某種程度上也與他這個皇帝)有隙的將領手中,是福是禍?
但眼下,北疆危局容不得他多想。耶律休哥主力猶在,東路門戶洞開,放眼滿朝文武,除了這個剛剛創造了奇跡的楊延昭,還有誰能穩住局麵?
權衡再三,趙光義終於下定了決心。
一道規格空前的聖旨,自汴京發出,一路疾馳,送往北疆:
“製曰: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、鄭州刺史、北麵行營都部署楊延昭,忠貞體國,智勇雙全。於國家危難之際,臨危受命,力挽狂瀾,先挫耶律斜軫於黑鬆口,再破耶律休哥於君子館,斬獲甚眾,揚我國威,功莫大焉!朕心甚慰!
特晉楊延昭為檢校太保、河北東西路宣撫使、兼判定州軍州事,總攬河北諸路軍政,便宜行事,節度諸將,專征伐之權!望卿砥礪前行,早靖邊患,不負朕望!欽此!”
檢校太保榮譽性極高)、河北東西路宣撫使總攬河北軍政)、判定州掌握戰略要地)、便宜行事,專征伐之權!
這幾乎是將整個河北戰區的最高指揮權,毫無保留地交給了楊延昭!其權柄之重,信任之深,在大宋立國以來,對如此年輕的將領,幾乎是前所未有!
聖旨抵達北疆行營時,諸位楊家兄弟皆激動不已,與有榮焉。連一向沉穩的大哥楊延平,也忍不住熱淚盈眶。父親未竟的事業,由六弟繼承,並且走到了一個連父親都未曾達到的高度!
然而,接過那沉甸甸聖旨的楊延昭,臉上卻並無多少喜色,反而更加凝重。
權力越大,責任越重。皇帝將這千斤重擔壓在他肩上,既是信任,也是考驗,更將他徹底推到了風口浪尖。從此,河北戰事的成敗,將係於他一人之身。勝,則名垂青史;敗,則萬劫不複。
他深知,耶律休哥絕不會善罷甘休。君子館之敗,對於這位遼國軍神而言,是奇恥大辱。其接下來的報複,必然如同狂風暴雨。而且,朝廷內部,潘美雖倒,其潛藏的黨羽未必甘心,定會想方設法掣肘。還有那隱藏在暗處的通敵勢力……
內憂外患,如同重重枷鎖。
但他沒有退路。
在接過聖旨的當晚,楊延昭便以新任河北宣撫使的身份,召開了第一次軍議。與會者除了諸位楊家兄弟、麾下核心將領外,還有匆匆趕來的東路潰敗後收攏殘兵、暫時聽調的部分將領,如李繼隆、範廷召等人。
這些將領大多資曆深厚,對楊延昭這個驟然躥升的年輕人,表麵上恭敬,眼神深處卻不乏審視與疑慮。
楊延昭端坐主位,目光平靜地掃過眾人,沒有多餘的寒暄,直接切入主題。
“諸位,陛下信重,委以重任,延昭愧不敢當,唯有竭儘全力,以報國恩。”他聲音不高,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,“如今局勢,耶律休哥主力雖受挫於君子館,然其元氣未傷,盤踞東路,虎視眈眈。耶律斜軫據守西路外圍,伺機而動。我軍東路新敗,需時間重整;西路雖小勝,然兵力單薄,防線漫長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他頓了頓,語氣轉厲:“故,本官決意,采取‘東守西攻,先剪羽翼,再撼主乾’之策!”
“東守西攻?”李繼隆微微皺眉,“楊宣撫,東路乃遼軍主力所在,若一味防守,豈非坐視其蠶食疆土?”
“李將軍所言,是常理。”楊延昭看向他,目光銳利,“然耶律休哥用兵,最善以正合,以奇勝。我軍若與其主力在東路硬拚,正中其下懷。且東路新敗,士氣不振,強行求戰,恐再生變故。”
他手指輿圖,點在耶律斜軫的位置:“而西路之耶律斜軫,新敗於黑鬆口,兵力折損,士氣低落,且其與耶律休哥分屬不同派係,配合未必默契。此正為我軍破局之關鍵!”
“本官之意,東路諸軍,由李將軍、範將軍等統率,依托城池,深溝高壘,以守為主,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,務必纏住耶律休哥主力,使其不得西顧!”
“而西路我軍,”他聲音提高,帶著一股淩厲的殺意,“則集中優勢兵力,主動出擊,目標——耶律斜軫!務必在其與耶律休哥形成有效呼應之前,將其擊潰,甚至……殲滅!斷耶律休哥一臂,扭轉整個戰局!”
先打相對較弱的耶律斜軫,剪除耶律休哥的羽翼,再集中力量應對遼軍主力!這是一個極其大膽,甚至有些冒險的戰略,但細細想來,卻又符合當前敵我態勢,直指要害!
帳內眾將,無論是楊家兄弟還是東路將領,都被這清晰的戰略和楊延昭展現出的魄力所震動。原先的些許輕視和疑慮,在此刻消散了大半。
“末將等,謹遵宣撫將令!”眾將齊聲應諾。
軍議結束,龐大的戰爭機器,開始按照楊延昭的意誌,高效運轉起來。
楊延昭站在行營外,望著星空下連綿的營火,感受著手中那沉甸甸的權力與責任。
國士無雙?他心中並無此念。
他隻知道,自己背負著父親的遺誌,背負著楊家的命運,更背負著這片土地上無數軍民的生死。他必須利用自己的一切,包括對曆史的先知,去贏得這場戰爭,去改變那既定的悲劇。
前路依舊艱險,但他已執掌權柄,砥柱中流。
接下來,將是與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的正麵碰撞!他要讓整個天下都知道,楊家將的旗幟,不會因父輩的隕落而倒下,反而會在他楊延昭的手中,飄揚得更加獵獵作響!
喜歡重生楊家六郎,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:()重生楊家六郎,看我如何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