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雲和龐統帶領著漢軍的主力部隊,終於到達樓蘭綠洲。
經過關、張兩位將軍的不懈努力,成功打通了通往樓蘭的道路,並在那裡建立了堅固的基地。
樓蘭綠洲,這個曾經的沙漠明珠,如今成為漢軍西征的首個重要據點。
在這裡,士兵們得到了寶貴的休息時間,補充了珍貴的水源和糧草,為接下來的征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,趙雲和龐統率領的大軍再次啟程,他們的目標是北道的咽喉之地——車師前、後國即今天的吐魯番盆地)。
這個地方地理位置極為重要,是通往天山北麓、伊犁河穀,乃至更遠的大宛費爾乾納盆地)的必經之路。
車師前、後國由親匈奴的車師王烏貴統治,他的城池堅固無比,城牆高聳,易守難攻。
此外,得益於天山雪水的灌溉,這裡的農業異常發達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使得車師前、後國成為一塊難以攻克的硬骨頭。
一路上,漢軍遇到了各種挑戰。沙漠的酷熱、缺水的困境,以及匈奴小股部隊的騷擾。
然而,趙雲和龐統的領導力以及士兵們的團結協作,使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,很快到了車師前國的一座城池下。
攻城戰打響了,漢軍利用投石機、弩車等重型武器對城牆進行猛烈的攻擊。
同時,他們還采取了心理戰術,通過高聲呐喊和戰鼓的轟鳴,瓦解著敵軍的士氣。
車師王烏貴雖然頑強抵抗,但麵對漢軍的猛烈攻勢和巧妙戰術,他的城池最終還是出現了裂縫。
經過數日的激戰,漢軍終於在一次夜襲中找到了突破口,成功攻入了車師前國的城內。
烏貴見大勢已去,隻得率領殘部突圍逃亡。漢軍乘勝追擊,一舉拿下整個車師前國的大部分地區。
大軍浩浩蕩蕩地行進至天山南麓,一片名為“赤穀”的地帶映入眼簾。
這裡兩側山勢險峻,如同兩堵巨大的石牆,中間僅有一條狹窄的通道蜿蜒而過。
龐統騎在馬上,目光銳利地觀察著四周的地形,羽扇輕輕搖動。
他沉聲對趙雲說道:“大將軍,此地地形險要,名為‘赤穀口’,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”
“若車師王得知我軍的動向,他必定會在此地設下伏兵,以圖阻擋我們的前進。”
趙雲點了點頭,表示讚同龐統的分析,隨即他轉向關羽和張飛,命令道:“雲長、翼德。”
“末將在!”關羽和張飛齊聲應答,聲音中充滿了戰意。
趙雲繼續下令:“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騎一萬,翼德你負責左側,雲長你負責右側,沿著兩側山脊的緩坡隱蔽搜索前進!務必要肅清可能潛伏的敵兵,搶占製高點!”
“孟起帶兩萬大軍則緩步跟進,弓弩手要時刻戒備,盾陣要在前,以防不測。”
龐統見趙雲部署得當,又補充道:“我們還可以多派斥候,廣布旌旗於穀口外,虛張聲勢,假裝大軍欲強行通過。”
“以此誘使敵人的伏兵暴露出來。這樣一來,我們就能掌握主動,從容應對。”
隨著龐統的補充,趙雲點頭表示認可。他深知在這樣的地形中,情報和策略的重要性。
於是,他命令斥候們分散開來,深入穀口兩側的密林和山脊,仔細搜索任何可能的伏兵跡象。
同時,旌旗在穀口外迎風招展,營造出大軍即將通過的假象,而真正的精銳部隊則在兩側山脊上悄無聲息地向前移動,準備隨時應對突發狀況。
關羽和張飛各自帶領著精銳騎兵,他們身著鐵甲,手持長矛,馬蹄聲在山間回蕩,卻儘量保持低沉,以免驚動潛在的敵人。
他們知道,一旦發現敵軍,必須迅速而果斷地行動,以確保製高點的安全。
中軍則緩緩推進,士兵們手持盾牌,緊密排列,形成一道移動的防禦牆。
弓弩手們則在盾牌的掩護下,隨時準備發射致命的箭矢。
整個軍隊的行動井然有序,充滿了緊張而有序的氣氛。
在這樣的部署下,大軍緩緩地通過了赤穀口,雖然地形險惡,但得益於趙雲和龐統的周密計劃,他們成功地避免了可能的伏擊,確保了軍隊的安全通過。
當漢軍的前鋒部隊浩浩蕩蕩地逼近山穀出口時,兩側陡峭的山崖上突然間滾木和石頭如雷鳴般轟然砸下,箭矢如同暴雨般密集地射向漢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