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山城已經遭受了超過一個月的圍困。
儘管漢軍尚未發起決定性的總攻,但他們持續不斷地施加心理壓力,城外日夜不停地趕製著巨型攻城器械,這些器械的規模和威力令人震驚。
例如,高達數丈的巢車,它高聳入雲,能夠為攻城部隊提供居高臨下的視野。
還有那需要數百人齊心協力拉動的重型配重投石機,其雛形被稱為“回回炮”,一旦發射,巨大的石塊便能摧毀城牆,給守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。
這些攻城器械的出現,無疑給大宛軍民的心頭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。
與此同時,馬超率領的漢軍部隊在城外不斷取得掃蕩的勝利,捷報頻傳,這不僅提振了漢軍的士氣,也進一步削弱了貴山城守軍的鬥誌。
每一條捷報都如同一把利刃,刺痛著城內軍民的心。
然而,最致命的打擊來自於龐統派出的工兵部隊。
在俘虜的大宛工匠的指引下,他們成功地切斷了貴山城的一條主要引水渠。
這條水渠是城內居民和軍隊的生命線,它的喪失意味著城內的水源開始變得緊張。
居民們不得不開始限量用水,士兵們也必須更加節約,以備不時之需。
水源的短缺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還直接威脅到守軍的戰鬥力和士氣。
城內的人們開始擔憂,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,他們還能堅持多久。
在這個時候,大宛國的國王毋寡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。他所統治的城池,孤零零地矗立在遼闊的荒漠之中,仿佛隨時都可能被無情的風沙所吞噬。
城內的居民們在戰爭的陰影下度日如年,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不安和恐懼。
國王毋寡更是焦慮萬分,他深知自己的國家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。
在這樣的關鍵時刻,毋寡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遠方的貴霜帝國身上。
他派遣了最精明能乾的使者,攜帶了豐厚的禮物和誠摯的請求,希望能夠得到貴霜王的援助。
經過漫長的等待,使者終於帶回了消息,但這個消息卻如同晴天霹靂一般,讓整個大宛國陷入了更深的絕望之中。
貴霜王雖然收下了禮物,並表示了對大宛國困境的“關切”,但他同時透露了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:貴霜帝國正與強大的西方安息帝國陷入激烈的衝突之中,無法分身東顧。
為了表示對大宛國的支持,貴霜王僅象征性地派出了一支數千人的“觀察團”,但這支力量對於大宛國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,遠水難救近火。
最後的希望就這樣破滅了,城內的貴族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無望的煎熬
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,一場政變悄然爆發。
反對派貴族們聯合了部分不滿現狀的守軍,他們秘密集結,突襲了王宮。
在混亂和驚恐之中,國王毋寡被生擒,他的王權在一夜之間被徹底顛覆。
次日黎明,當第一縷陽光透過厚重的雲層,照耀在貴山城的城門上時,城門緩緩打開了。
大宛國的貴族代表們,手捧著降書和王印,率領著一群神情沮喪的民眾,緩緩走出城門,向神州大軍投降。
這一幕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束,也標誌著大宛國的命運在曆史的長河中,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。
趙雲、龐統、關羽、張飛、馬超,這五位英勇的將領,在眾多將士的簇擁下,昂首挺胸,威風凜凜地進入了大宛的城門。
大宛,這個曾經讓漢武大帝心馳神往、以出產汗血寶馬而聞名於世的西域強國,如今卻在神州帝國的鐵騎之下,不得不屈服。
趙雲,作為這次戰役的統帥,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,以確保勝利的果實能夠穩固地掌握在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