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雲非常讚同李進的說法。宴罷,趙雲、李進、李儒、肖冰、楊修等人便聚集在一起,商量如何消滅高句麗一事。
他們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沙盤周圍,沙盤上用小旗和模型代表了雙方的軍隊和地形。
趙雲首先發言,他沉著冷靜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,認為高句麗雖然兵強馬壯,但並非不可戰勝。他強調,必須製定周密的計劃,才能確保勝利。
趙雲的發言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深思。他詳細地闡述了高句麗的軍事實力和地理優勢,同時也不忘指出其潛在的弱點。
趙雲認為,若能利用這些弱點,便能在戰術上取得優勢。
李進緊隨其後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他建議利用地形優勢,設置伏兵和陷阱,以削弱高句麗軍隊的戰鬥力。
李進還提出,可以派遣小股精銳部隊進行騷擾,破壞敵人的後勤補給,從而打亂其戰鬥節奏。
肖冰則從情報收集的角度出發,強調了了解敵軍動向的重要性。他建議加強間諜活動,收集關於高句麗軍隊部署和行動計劃的情報。肖冰認為,隻有充分了解敵人,才能製定出針對性的策略。
楊修則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,他建議利用高句麗內部的不和,挑撥離間,以削弱其內部的團結。
他認為,如果能夠成功地在高句麗內部製造分裂,那麼在戰場上就能事半功倍。
李儒則從政治角度分析了局勢,他指出,除了軍事行動外,還應該考慮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,爭取建立一個反對高句麗的聯盟。
李儒認為,通過外交手段孤立高句麗,可以減少戰爭的阻力,增加勝利的可能性。
在討論中,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,大家集思廣益,共同為消滅高句麗出謀劃策。
他們詳細地討論了各種可能的方案,從戰術到戰略,從軍事到政治,每一個細節都被反複推敲。
最終,他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,決定采取一係列綜合措施,以確保在未來的戰鬥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。
就在這時,斥候飛馳入帳,單膝跪地:“急報!高句麗王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)集結八萬大軍,由淵蓋蘇文親自統領,正向南進發!”
斥候的聲音在帳中回蕩,眾將聞言,戰意驟起。援軍的到來讓他們底氣更足,他們知道,這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,勝利將為他們帶來榮耀和疆土。
魏延咧嘴一笑,拍案而起:“終於來了!這廝躲了一個冬天,如今我軍兵強馬壯,看他往哪裡逃!”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和挑釁,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。
魏延的豪情壯誌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,他們的眼中都閃爍著戰鬥的光芒。
劉淵沉穩依舊:“淵蓋蘇文傾巢而出,八萬之眾,不可小覷。我軍雖得援軍,仍需謹慎。”
劉淵的話語如同一盆冷水,讓眾將的熱血稍稍冷靜下來。他提醒大家,高句麗軍並非易與之輩,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,才能確保不犯錯誤。
李儒陰鷙的目光閃動:“高句麗軍雖眾,但糧草匱乏,士氣低迷已久。李進將軍援軍至,我軍兵力已達十萬之眾,且士氣正盛。若能斷其退路,必可一戰而潰。”
李儒的計劃是利用高句麗軍的弱點,通過切斷其補給線和退路,迫使他們陷入絕境。他的策略得到了眾人的認可,他們開始詳細討論如何實施這一計劃。
蔣琬點頭附議:“李儒先生言之有理。冰河穀地形險要,可先據險防守,待其疲憊,再行反擊。”
蔣琬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戰術,利用冰河穀的險要地形,先采取守勢,消耗敵軍的體力和士氣,然後趁機發動反擊。這個計劃既穩妥又具有創新性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。
在接下來的時間裡,他們詳細討論了每一個細節,從兵力部署到後勤補給,從戰術安排到戰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