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儒的手段遠比表麵看起來更為複雜和隱晦。在部落衝突的硝煙中,他巧妙地選擇了支持那些處於劣勢的部落,給予他們物資和戰略上的援助。
他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幫助這些弱者,更是在精神層麵上給予他們支持。他將戰敗的俘虜編入屯墾隊,讓他們在新的土地上重新開始生活,這種做法不僅減少了部落間的仇恨,還為部落帶來了新的勞動力和發展的可能性。
此外,李儒還深諳文化滲透的力量。他不惜重金收買那些德魯伊學徒,這些年輕的學徒在部落中擁有崇高的地位,因為他們被認為是與自然和神靈溝通的橋梁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在祭祀和重要的宗教儀式上,這些學徒被李儒影響,開始宣揚“東方天道”的理念。這種理念強調天命和道德秩序,與部落原有的信仰體係相結合,逐漸在部落中生根發芽。
李儒的策略在部落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當某個大酋長突然暴斃,部落陷入混亂和悲痛之中時,酋長的兒子在喪禮上出人意料地用漢語背誦《孝經》。
這本儒家經典在東方世界被視為孝道的聖經,它的出現和背誦在部落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。酋長的兒子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了對父親的孝順,同時也向部落展示了東方文化的魅力。
這一事件不僅體現了李儒文化滲透策略的成功,也展示了他如何巧妙地將外來文化與本土傳統相結合,從而在部落中樹立了新的道德典範。
通過這些手段,李儒不僅在部落間建立了廣泛的影響力,還為未來的聯盟和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他的智慧和策略,使得部落衝突的解決不再僅僅依賴於武力,而是更多地依靠文化和道德的力量。李儒的這些做法,無疑為部落的和平與繁榮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。
在仲夏的一個寧靜夜晚,當大多數人沉浸在夢鄉時,一封緊急信件從遙遠的格陵蘭島飛速傳來。漢軍探險隊在那片冰封的海域遭遇了傳說中的維京龍船,一場緊張的對峙在冰冷的海麵上展開。
隨信一同送達的,還有一段半截的矛杆,上麵刻著古老的魯尼文字,而矛杆裂開的縫隙中,竟然顯露出一絲絲絲綢纖維的痕跡。
“這矛杆上的痕跡,說明維京人曾經到過更西邊的大陸。”李儒仔細地舔舐著矛杆上的海鹽,試圖從中獲取更多信息,“他們將那片土地稱為‘文蘭’。”
劉巴接過李儒的話,他凝視著北海的海圖,沉思了許久。
他的目光最終停留在冰島的位置,突然間,他拿起紅筆,在海圖上圈出了冰島的位置:“我們應當在此設立一個中轉港口。既然維京人能夠到達那裡,我們的漢船為何不能?”
劉巴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探險隊的響應。三日之後,一支滿載著珍貴絲綢和精美瓷器的商船隊,向著北方的海域緩緩駛去。
船頭站立著二十名“商隊護衛”,他們都是田遠麾下的百戰老卒,經曆過無數的戰鬥,經驗豐富,身經百戰。他們的存在,不僅是為了保護商船免受海盜的侵擾,更是為了確保這次探險任務能夠順利完成。
隨著船隻逐漸遠離陸地,海風變得愈發凜冽,海浪也愈發洶湧。但這些老卒們卻毫不畏懼,他們的眼神堅定,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片傳說中的“文蘭”。
他們知道,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商業航行,更是一次探索未知世界的偉大旅程。他們將揭開曆史的麵紗,證明漢軍的勇氣和智慧,為商漢王朝開辟新的貿易路線和疆域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商船隊將麵臨無數未知的挑戰,包括惡劣的天氣、未知的海域,甚至可能遭遇敵對勢力的攻擊。但這些老卒們已經做好了準備,他們將用他們的勇氣和智慧,書寫屬於漢軍的新篇章。
重陽節,新落成的商漢王府飄著粟米香。劉巴與李儒在銀杏樹下對弈,黑白子落處,竟是歐陸山川走勢。
“查理馬特遣使求和,願送質子入洛陽。”劉巴落下一枚黑子。
“西哥特王國內亂,可扶植阿基坦女公爵。”白子截斷大龍。
周不疑靜立廊下,看最後一片銀杏葉飄入棋枰。
信鴿振翅時帶著三封奏折:劉巴寫《商洲屯墾十策》;李儒寫《西夷分化方略》;周不疑隻題九字:“農桑興,航道通,天下定。”
暮色中,新建的學堂傳來童聲誦讀。那些凱爾特孩童用漢語念著“普天之下”,音調稚嫩卻字字清晰。
喜歡漢末烽煙,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:()漢末烽煙,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