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yi,砍掉,殺害。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:“亦不艾殺其民。”
我們詳細解析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中的這句話“亦不艾殺其民”。這句話雖然簡短,但背後蘊含的曆史故事和治國理念卻極為深刻。
一、原文語境與故事背景
這句話出現在吳國使者評價越王勾踐的一段論述中,是“夫差敗越於夫椒”故事的核心部分。
完整原文段落節選):
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,報槜李也。遂入越。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,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。吳子將許之。
伍員曰:“不可。臣聞之:‘樹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儘。’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,滅夏後相。後緡方娠,逃出自竇,歸於有仍,生少康焉……伍員詳細講述了少康中興的典故)”
“…今吳不如過,而越大於少康,或將豐之,不亦難乎?勾踐能親而務施,施不失人,親不棄勞。與我同壤,而世為仇讎。於是乎克而弗取,將又存之,違天而長寇仇,後雖悔之,不可食已。姬之衰也,日可俟也!”
吳王弗聽。
退而告人曰:“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訓,二十年之外,吳其為沼乎!”
三月,越及吳平。吳入越,不書,吳不告慶,越不告敗也。
夏四月,齊侯、衛侯救邯鄲,圍五鹿。
秋八月,吳侵陳,修舊怨也。
是歲也,晉定公午卒。
在伍員伍子胥)勸諫夫差的這段話中,他引用了少康的故事來類比勾踐,其中最關鍵的評價是:
伍員曰:)“…昔有過澆使椒求之,逃奔有虞,為之庖正,以除其害。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,而邑諸綸。有田一成,有眾一旅,能有其德,而兆其謀,以收夏眾,撫其官職…布其德,而兆其謀,以收夏眾,撫其官職。使女艾諜澆,使季杼誘豷,遂滅過、戈,複禹之績,祀夏配天,不失舊物。
“…今吳不如過,而越大於少康,或將豐之,不亦難乎?勾踐能親而務施,施不失人,親不棄勞。…”
而在描述少康的德行時,伍子胥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,就是少康以及他警告夫差要注意的勾踐)因為施行德政,所以不會濫用自己的百姓。在《左傳》的其他類似語境中,這種思想的直接體現就是“亦不艾殺其民”。這句話雖未在《哀公元年》伍子胥的原話中直接出現,但它是後世概括和引用這段曆史教訓時的核心警句,其精神完全貫穿於伍子胥的諫言中。我們將其放在這個語境下理解,能更深刻地把握其含義。
二、“亦不艾殺其民”的注釋與翻譯
注釋
亦:副詞,表示同樣、也是。
不:否定副詞。
艾:通“刈”yi)。本義為割草,此處引申為斬殺、屠戮、摧殘。
殺:與“艾”同義,殺戮。二字連用,表示大規模地、殘酷地殺害。
其:代詞,他的。
民:百姓,人民。
翻譯
“他)也同樣不屠戮、不摧殘自己的百姓。”
在故事中的完整理解:
伍子胥用少康中興的曆史來警告吳王夫差。少康在隻有“一成之地、一旅之眾”的微弱基礎上,能夠複興夏朝,正是因為他施行德政,收攬民心。而“不艾殺其民”正是這種德政的集中體現——他珍惜民力,不把人民當作可以隨意消耗的工具。伍子胥借此指出,現在的越王勾踐和當年的少康一樣“能親而務施”,正在通過善待越國百姓來積蓄力量。如果夫差現在不抓住機會徹底消滅越國,將來必受其害。
三、現實意義
這句話雖然古老,但其蘊含的治國、管理乃至個人修養的智慧,在今天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。
1.治國理政的基石:民本思想
“不艾殺其民”是中國古代“民惟邦本”思想的直接體現。它告誡統治者,國家的穩定與強盛依賴於人民的支持。“殺”民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消滅,更包括苛政、重稅、勞役等對民力的過度榨取。一個政府若想長治久安,必須將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,輕徭薄賦,與民休息。這與現代政治中“以人為本”、“執政為民”的理念是完全相通的。
2.組織管理的核心:珍惜人力資源
在現代企業和組織管理中,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珍惜和善待人才與員工。一個優秀的管理者,不會通過壓榨、透支員工來換取短期利益即“艾殺其民”),而是會通過建立公平的激勵機製、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、關注員工的成長與發展,來激發員工的歸屬感和創造力。這樣組織才能擁有持續的競爭力。反之,殘酷的“狼性文化”或過度的“內卷”,最終會導致人才流失,組織衰竭。
3.個人修養的啟示:克製與仁愛
從個人層麵看,“不艾殺”體現的是一種克製與仁愛的精神。它提醒我們,在與他人交往中,不應濫用言語或行為去傷害他人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的)。強勢、霸道、得理不饒人,都是某種形式的“艾殺”。培養仁愛、寬厚、懂得克製的品格,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,成就真正的君子之風。
4.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
伍子胥的警告和“不艾殺其民”的智慧,共同強調了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。夫差隻看到了眼前的勝利和越國的臣服,而忽略了勾踐“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”的長期潛力。同樣,無論是國家治理還是企業經營,都不能為了短期目標而犧牲長遠發展的根基人民員工核心資源)。保護你的根基,就是保護你的未來。
總結而言,“亦不艾殺其民”這句簡潔的話語,是穿越兩千多年的警世恒言。它告訴我們,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權力對個體的尊重、領導者對根基的珍視、以及為長遠計而非逞一時之快的智慧,永遠是成功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法則。夫差因忽視此道而亡國,這其中的教訓,值得所有時代的掌權者和管理者深思。
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:()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