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an,巡行,巡視。《三國誌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:“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,曰:天下奇才也。”
我們來深入解析《三國誌》中這段描繪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位頂級智者較量的經典場景。
一、原文、注釋及翻譯
1.原文節選
此句出自《三國誌·蜀書·諸葛亮傳》的末尾,記載於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,蜀軍退兵之後。
其年八月,亮疾病,卒於軍,時年五十四。及軍退,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,曰:“天下奇才也!”
2.注釋
·宣王:指司馬懿。其孫司馬炎建立晉朝後,追尊他為宣皇帝,故史書中常以“宣帝”或“宣王”稱之。陳壽寫《三國誌》時已在晉朝為官,故用此尊稱。
·案行:
·案:通“按”,意為考察、查勘。
·行:巡行,巡視。
·“案行”即仔細地巡視考察。
·營壘:軍營和防禦工事。古代軍隊駐紮時,會修築圍牆、壕溝等設施,構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。
·處所:地方,地點。指蜀軍紮營、布陣的具體位置。
3.翻譯
那年公元234年)八月,諸葛亮患病,在軍中逝世,時年五十四歲。等到蜀軍撤退以後,宣王司馬懿)親自來到蜀軍曾經駐紮的營地,仔細考察其營壘布局和各處設施,不禁感歎道:“諸葛亮)真是天下的奇才啊!”
二、故事背景與情境分析
要深刻理解司馬懿這句讚歎的分量,必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:
1.五丈原對峙:這是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。蜀軍出斜穀,屯兵五丈原,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在渭水南岸對峙。
2.司馬懿的“烏龜戰術”:諸葛亮遠道而來,希望速戰速決。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深知蜀軍糧草運輸困難,利於持久戰,於是采取了堅壁清野、拒不出戰的策略,意圖拖垮蜀軍。
3.諸葛亮的無奈:為逼司馬懿出戰,諸葛亮甚至送去婦女的服飾羞辱他,但司馬懿忍下羞辱,仍不出戰。他甚至通過朝廷來穩定軍心,決心將“拖”字訣進行到底。
4.“死諸葛走生仲達”:諸葛亮積勞成疾,病逝軍中。按照其遺命,蜀軍秘不發喪,整軍有序撤退。司馬懿聽聞諸葛亮已死,率軍追擊。蜀軍突然反轉旗幟,擂響戰鼓,作出反擊的姿態。司馬懿大驚,以為中了諸葛亮詐死的計謀,立刻收兵撤退,留下了“死諸葛走生仲達”的千古笑談。
5.案行營壘:當司馬懿最終確認諸葛亮已死,蜀軍已真正退兵後,他懷著極其複雜的心情,來到了蜀軍留下的空營。正是在這個時刻,他看到了讓他由衷歎服的一幕。
三、寓意與闡釋
司馬懿的這句“天下奇才也”,絕非尋常的客套恭維,其背後蘊含著多重深意:
1.來自對手的最高讚譽:最了解你的人,往往是你的對手。司馬懿作為與諸葛亮棋逢對手的頂級戰略家,他的評價具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性。這句讚歎,是強者對強者的認可,是智者對智者的欽佩,它超越了陣營和勝負,是對諸葛亮軍事才能和人格魅力的終極定論。
2.對諸葛亮“係統性才能”的歎服:司馬懿讚歎的不僅是某個奇謀妙計,而是諸葛亮構建的完整軍事體係。他看到的營壘,必然是:
·選址精妙:占儘地利,攻守兼備。
·布局嚴謹:功能區劃合理,戒備森嚴,無懈可擊。
·法度森嚴:即使主帥新喪,全軍撤退,營壘依然井井有條,不見絲毫慌亂潰散的跡象。這背後體現的是諸葛亮治軍“法令明,賞罰信”的極致管理水平。
3.複雜心態的流露:這句話裡,或許也夾雜著司馬懿的一絲慶幸與後怕。他慶幸於這個可怕的對手終於逝去,壓在他心頭的大山被移開了。同時,他也在後怕,與這樣一位“奇才”為敵,每一步都如履薄冰。這聲感歎,是他卸下重擔後,內心真實情感的宣泄。
4.曆史戲劇性的濃縮:這一幕充滿了曆史的戲劇性。兩位當世最傑出的頭腦,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隔空博弈。當一切塵埃落定,其中一人得以親自走進另一人的“思維現場”,去解讀對方留下的最後“作品”。這種無聲的交流,比任何正麵交鋒都更震撼人心。
四、結合現實論述
這個曆史場景對於今天的我們,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個人成長上,都有著深刻的啟示:
1.專業主義的力量:諸葛亮的營壘,就是其“專業主義”的物化體現。無論情況多麼危急甚至主帥病逝),都嚴格按照最高標準執行,不留任何破綻。在現實中,這啟示我們,真正的能力體現在日常的係統性建設和嚴謹流程中,而非臨時的靈光一現。一個專業人士,其價值在於他構建的體係和他堅持的標準。
2.贏得對手的尊重: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或職場競爭中,最高的成就是什麼?不是擊垮對手,而是贏得對手發自內心的尊重。就像司馬懿讚歎諸葛亮一樣,當你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、正直的人品和卓越的成就令對手都不得不佩服時,你的個人品牌和價值就達到了頂峰。
3.“於無聲處聽驚雷”的洞察力:司馬懿的“案行”,是一種深度學習和複盤。他不僅是在讚歎,更是在研究、學習對手的成功經驗。在現實中,我們麵對優秀的競爭對手或同行,不應隻有嫉妒或畏懼,更應像司馬懿一樣,深入分析其成功背後的邏輯、體係和方法,將之轉化為自身成長的養分。
4.過程重於結果,精神長存:諸葛亮北伐雖未成功,但他“鞠躬儘瘁,死而後已”的精神和其展現出的超凡才智,卻通過對手之口而千古流傳。這告訴我們,追求卓越的過程本身,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品質與能力,往往比最終的結果更具價值和影響力。
結論:
“案行其營壘處所,曰:天下奇才也”這一場景,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具張力的瞬間。它告訴我們,真正的卓越,經得起最苛刻的對手在最挑剔的眼光下的檢驗。它激勵我們,無論在哪個領域,都應追求那種能讓敵人也為之歎服的極致專業與人格力量。這種力量,超越時空,永不過時。
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:()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