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 泥書_屍叔多指教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89章 泥書(1 / 1)

鎮東頭的老井旁,不知何時多了塊青石板,石板上刻著些歪歪扭扭的字,像是用手指在濕泥上劃出來的。起初沒人在意,直到上周暴雨過後,石板上的字突然變得清晰——不是刻痕,是真的“字”,筆畫裡滲著泥水,看著像剛寫上去的,內容卻讓人後背發寒:“初七,西屋第三根梁。”

最先發現的是挑水的老王,他說那天清晨去井邊打水,看見石板上的字在“流汗”,泥水順著筆畫往下淌,在地上積成個小小的水窪,水窪裡映出的不是天空,是間黑漆漆的屋子,屋梁上掛著個模糊的影子。“我伸手去摸石板,”老王攥著水桶柄,指節發白,“石板燙得嚇人,像被太陽烤了一整天,可那天明明是陰天啊。”

我和阿硯帶著鐵鍬去時,石板周圍的泥土已經變得黏糊糊的,踩上去能陷進半隻腳。蹲下身細看,石板上的字又變了,變成“初九,東牆根。”筆畫裡的泥水還在微微晃動,像活的一樣。阿硯用手指蘸了點泥水,放在鼻尖聞了聞,突然皺眉:“是墳土的味道,混著點燒紙灰。”

我們順著石板上的提示,先去了鎮西頭的老宅院——那裡的西屋早就塌了一半,隻剩三根歪歪扭扭的梁木。第三根梁上果然纏著些奇怪的東西:一束乾枯的艾草,裹著張黃紙,黃紙上的字被蟲蛀得隻剩幾個偏旁,勉強能認出“欠”“還”“土”這幾個字。阿硯取下黃紙時,紙突然化成了灰,艾草裡掉出枚生鏽的銅錢,錢眼裡穿著根紅繩,紅繩已經發黑,一捏就碎。

“是‘陰債’。”阿硯把銅錢放在手心,銅錢突然發燙,在他手心裡烙出個淺淺的印子,“有人借了陰錢沒還,債主在用這種方式催債呢。”

初九那天,我們去了東牆根——那是鎮上的老祠堂牆根,牆根處有個半露的陶罐,罐口用紅布封著。打開紅布的瞬間,一股腥臭味湧出來,罐子裡裝著半罐黑泥,泥裡埋著些碎骨頭,還有張用豬血寫的欠條,字跡潦草卻很凶:“今借稻穀三石,月利三分,逾期不還,以骨相抵。”落款日期是二十年前的驚蟄。

阿硯突然想起什麼,翻出隨身攜帶的鎮誌,指著其中一頁說:“二十年前,鎮上鬨過饑荒,很多人借了‘陰穀’——就是向去世的人‘借’糧食,承諾來年豐收後加倍奉還,還不上的話,就會被‘陰差’用這種方式討債。”

話音剛落,石板上的字又變了,這次是“十三,老磨坊。”而且筆畫裡的泥水開始冒泡,像水開了一樣。老磨坊早就沒人用了,磨盤上積著厚厚的灰,牆角結著蜘蛛網。我們在磨坊的石槽裡找到個木盒,盒子裡裝著些發黴的稻穀,稻穀下麵壓著張紙條,上麵的字被水洇得模糊:“欠你的,我兒子會還。”

“看來是借債的人沒還清,把債轉嫁給後代了。”阿硯用樹枝撥開稻穀,底下露出塊小小的木牌,上麵刻著個“陳”字,“是陳家的祖輩借的?”

十三這天夜裡,石板上的字突然變得瘋狂,泥水像噴泉似的往外冒,字也變得亂七八糟:“速還!速還!骨不夠抵!”鎮上開始怪事頻發:有人家裡的米缸會自己變少,有人夜裡總聽見磨盤轉動的聲音,還有人在井邊打水時,桶裡撈出過帶泥的骨頭渣。

阿硯查遍了鎮誌,終於在最後一頁找到段被撕掉又粘回去的記載:二十年前,陳家確實借過陰穀,後來陳家老爺子病逝,兒子外出逃難,債就一直拖著。“陰差討債找不到人,就會禍及鎮上,讓所有人都不得安寧。”阿硯看著石板上越冒越凶的泥水,“必須找到陳家的後人,讓他還了這債才行。”

我們根據鎮誌上的地址,找到了陳家後人的住處——在鄰鎮的一個小雜貨鋪。陳家後人是個五十多歲的大叔,聽我們說明來意,突然紅了眼眶:“我爹臨走前攥著我的手,讓我一定要還清這筆債,可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還啊。”他從箱子底下翻出個布包,裡麵是些積攢多年的銅錢和新收的稻穀,“這些夠嗎?”

我們帶著銅錢和稻穀回到老井旁,把東西埋在青石板下。奇怪的是,石板上的泥水瞬間就退了,字也變得模糊,最後慢慢消失,隻留下塊普通的青石板,摸上去冰涼涼的,再沒有發燙的感覺。

第二天清晨,老王去打水時,看見石板上長出了株小小的稻苗,稻苗的根須纏著那枚生鏽的銅錢,迎著陽光直挺挺地立著。他說,那天的井水格外甜,像是摻了蜜似的。

後來,陳家大叔每年都會來鎮上,往老井旁撒些新收的稻穀。那株稻苗漸漸長成了稻穗,每年秋天,稻穗總會沉甸甸地彎向老祠堂的方向,像是在鞠躬道謝似的。而那塊青石板,再也沒冒出過字,隻是每當陰雨天,湊近了聞,會隱約聞到股淡淡的稻香,像有人在說“債清了”呢。

喜歡屍叔多指教請大家收藏:()屍叔多指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我重生歸來,女帝們,悔哭了麼? 長生修仙:從煉器師開始肝滿修仙百藝 我愛助人為樂 我的大辮子生涯 林薇 六零軍嫂養娃:她嘎嘎亂殺 瘋批總裁,天價債,她帶球跑了 捉奸渣夫後,夫人轉嫁大佬顯懷了 風起京華,攜手一生 回到聯姻當天,我改嫁渣男小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