邊境哨所的金屬走廊裡,陳默剛讀完敖烈的加密信息,身後就傳來雷克隊長冷硬的聲音:技師,有新任務。
陳默不動聲色地關閉通訊器,轉身看到雷克站在三米外,手中拿著一個數據板。
三號航道又發生冰崩,比上次規模更大。雷克將數據板遞過來,給你兩小時,證明你之前的成績不是僥幸。
全息投影上顯示著新的冰崩現場——一座百米高的冰山完全坍塌,巨大的冰塊將航道堵得水泄不通。幾個北境工程隊正在現場忙碌,但進展緩慢。
這次的情況更複雜,雷克指著投影,冰層內部有大量空腔,常規爆破可能引發連鎖坍塌。
陳默快速掃視著數據,係統已經在腦海中開始運算:
【冰崩結構分析:內部空腔占比37,應力分布極不穩定。】
【常規方案風險:71概率引發二次坍塌。】
【推薦方案:低溫等離子切割配合精準微爆破,理論最優用時:1小時09分。】
不需要兩小時。陳默抬起頭,一小時十分鐘足夠。
雷克眯起眼睛:你確定?這次可不是模擬。
正因為不是模擬,才更容易。陳默走向裝備庫,現場有更多數據可供參考。
五分鐘後,陳默駕駛海淵號來到冰崩現場。巨大的冰塊在航道上堆成小山,幾艘北境工程船正在嘗試用激光切割,但效果甚微。
讓出作業區域。陳默通過公共頻道發出指令。
你誰啊?一個粗獷的聲音回應道,我們是正規工程隊,你一個外來者指手畫腳什麼?
雷克的聲音切入頻道:按他說的做。這是命令。
工程船不情願地讓開位置。陳默能聽到頻道裡傳來低聲的抱怨:...看他能玩出什麼花樣...
海淵號懸浮在冰崩上空,底部探出數個新型傳感器。
係統,全息掃描。
【掃描中...構建三維結構模型...檢測到17處關鍵應力點,43處潛在坍塌風險。】
一個精細的冰崩結構模型在陳默眼前展開,每處風險點都用紅色標記。比雷克提供的數據還要詳細數倍。
釋放切割單元。
六台新型工程機器人從海淵號腹部彈出,它們的末端不是普通的鑽頭,而是散發著幽藍光芒的等離子切割器。
先從g5區域開始,斜角35度切入。
機器人精準地執行指令,等離子光束如同手術刀般劃過冰麵。與傳統激光不同,等離子切割幾乎不產生熱量,避免了冰層融化導致的結構不穩定。
嘖嘖,這裝備...公共頻道裡傳來驚歎聲。
陳默無視這些雜音,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操作上。他的十指在控製台上飛舞,同時操控六台機器人進行高精度作業。
b區發現異常空腔,係統突然提示,建議調整切割路徑。
陳默立即修改指令,機器人靈巧地繞開危險區域。這種實時調整的能力,讓觀戰的工程隊成員們都屏住了呼吸。
二十分鐘後,最大的幾個冰塊都被精準地分割成可處理的大小。
準備微爆破。陳默下令。
微型爆破裝置被植入冰層的關鍵節點。與常規炸藥不同,這些裝置產生的衝擊波頻率經過精心計算,能夠最大化破碎效果,同時最小化對整體結構的影響。
爆破倒計時:3、2、1!
沉悶的爆炸聲接連響起,被分割的冰塊應聲碎裂,但周圍的冰層卻紋絲不動。這種精準的控製力,讓頻道裡再沒有任何質疑聲。
清理碎片,聲波助推。
海淵號底部的聲波發射器調整到特定頻率,產生的定向聲波將冰碎片推離航道。整個過程行雲流水,沒有任何多餘動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