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透過紗窗在牆上映出搖晃的樹影時,林野的手指在手機屏上頓了三秒。
新通知的標題像根細針,紮破她昨夜剛泛起的暖意——"非住院特例資格通過"幾個字在屏幕上泛著冷白的光,往下滑,附件《創傷表達監測協議》的條款刺得她瞳孔微縮。
她捏著手機坐起來,被單滑到腰際,心口的荊棘突然泛起細微的熱,像被澆了點溫水的炭。
"所有創作內容須提前提交摘要備案。"她念出聲,尾音帶著冷笑的顫。
備案?
她想起上周在心理中心看到的患者創作室,鎖著玻璃門的文件櫃裡,整整齊齊碼著被劃了紅叉的手稿。
那不是備案,是給筆尖上鐐銬。
手機在掌心發燙,她掀開被子下床,赤腳踩在地板上的涼意讓後頸的汗毛豎起來。
電腦開機的嗡鳴裡,她把協議全文截圖,鼠標懸在"新建文件夾"上猶豫兩秒,最終敲下"他們想關我的門"。
加密時輸入的密碼是《荊棘搖籃》首章發布的日期——2021年3月7日,那天她躲在出租屋的衣櫃裡寫完最後一句,手指被凍得發紫。
首次評估日的風帶著秋末的涼。
林野站在心理乾預中心門口,仰頭看玻璃幕牆上"關愛心理健康"的鎏金大字,覺得那字在笑。
推開門時,前台護士的笑容比以往更甜:"林小姐早,江醫生已經在谘詢室等您了。"
谘詢室的百葉窗半開,江予安坐在米色沙發裡,白大褂搭在椅背上,露出淺灰毛衣的領口。
他麵前的茶幾上擺著新量表,鋼筆帽擱在"失控感評估"那欄旁邊。
林野坐下時,沙發陷下去的聲響驚得他抬眼,目光相撞的瞬間,她的金手指突然嗡鳴——那是他情緒波動的具象化。
"請用1到10分,評估過去一周的失控感。"他的聲音和往常一樣平穩,筆尖卻在量表邊緣壓出個淺痕。
林野盯著他腕骨處凸起的血管,那是他緊張時的標誌。
金手指像浸了溫水的海綿,吸進他翻湧的情緒:周嵐昨天在例會上拍了桌子,說"非住院組的數據波動必須控製在20以內";陶醫生的藥物乾預方案被壓了三個月,就等著她的評估分做依據。
"如果我說......"她的指甲輕輕劃過沙發縫裡凸起的線頭,"我每天都在崩潰邊緣,但學會了不讓它掉下去?"
江予安的睫毛顫了顫,鋼筆尖在"7分"的位置頓了三秒。
她看見他喉結動了動,像是要解釋什麼,最終隻是在"備注"欄寫下:"主觀控製力強"。
墨跡未乾時,他突然伸手把量表往自己這邊挪了挪,像是怕她看見他手抖。
"今天的會談就到這裡。"他合起記錄本時,林野的包帶突然滑落。
手機"啪"地摔在兩人中間的地毯上,她彎腰去撿,發梢掃過他的皮鞋尖。
抬眼的瞬間,她捕捉到雙麵鏡角落那絲不自然的反光——和小舟畫冊裡標紅的位置分毫不差。
地鐵上的風灌進領口時,林野摸出兜裡的錄音筆。
回放鍵按下的刹那,電流雜音裡混著極輕的"哢嗒",是攝像頭轉動的聲音。
她閉眼,金手指順著那絲電流逆流而上——冰冷的、機械的、帶著刺癢的窺探欲裹住她的神經。
周嵐的臉在意識裡浮現,她坐在監控室的轉椅上,麵前十幾塊屏幕都定格在林野簽售會的畫麵:女孩站在聚光燈下,念到"媽媽撕碎我的日記時,灰燼落進湯裡,我喝了三碗"時,眼淚砸在講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