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輪:寫男女之情百味穿心蝕骨魂
沙場的鐵血硝煙尚未散儘,命題再轉,直指人心最柔軟的角落。絲竹聲再起,卻多了幾分纏綿悱惻。樓內氣氛微妙,眾人仿佛剛從屍山血海的噩夢中驚醒,又跌入了情絲編織的迷網。
風流才子柳含煙重整旗鼓,力圖扳回:
>“茜紗帳暖度春宵,玉體橫陳比雪嬌。
>恨不金屋長貯此,免教離恨損纖腰。”
特點:極儘香豔露骨之能事,描繪閨房之樂與離彆之愁。“玉體橫陳”等句大膽直白,引得一些輕佻子弟竊笑,閨秀們則紛紛蹙眉側目。格調不高,難登大雅。
一位氣質清冷的才女聲如冰玉:
>“碧落黃泉覓蹤難,三生石畔淚痕乾。
>癡心已共菱花碎,散入秋風徹骨寒。”
特點:寫生死相隔之痛,“碧落黃泉”、“三生石”用典,“癡心共菱花碎”比喻新奇,“徹骨寒”將哀傷寫到極致。淒美絕倫,惹人垂憐。
長公主殿下眸光幽深,提筆如執刃:
>“錦書難托雁字沉,鳳閣深鎖斷腸音。
>情絲早化冰蠶繭,一寸纏綿一寸針!”
特點:筆鋒冷峭!“鳳閣深鎖”暗喻身份束縛,“斷腸音”寫隔絕之苦。最絕的是後兩句!將情絲比作“冰蠶繭”,美麗卻寒冷窒息;而纏綿的情意,竟如同“一寸針”,刺入心扉!道儘了高位者情愛中的冰冷禁錮與刻骨之痛!滿座皆驚,無人敢評。
長孫文若溫潤依舊,卻帶一絲不易察覺的悵惘:
>“星漢西流夜未央,畫闌獨倚露華涼。
>身無雙翼渡銀漢,心有靈犀慰參商。”
特點:化用牛郎織女典故星漢、銀漢、參商),意境清冷高遠。“畫闌獨倚露華涼”畫麵淒美,“心有靈犀慰參商”則在永恒的分離中尋求精神慰藉。情感含蓄深沉,哀而不傷,儘顯君子之風,贏得一片真心讚歎。
所有人的目光,如同聚光燈般,再次聚焦在伏羲身上。經曆了沙場詩的狂暴,眾人無比好奇,甚至帶著一絲“看你還能如何驚世駭俗”的期待,這位“詩膽”如何演繹這繞指柔腸?
伏羲靜立窗前。澄心湖上,那對相依的鴛鴦仍在。這本是最直接的靈感。然而,他目光的焦點,卻落在了鴛鴦不遠處——幾片被秋風吹落的、鮮豔的紅色楓葉,正漂浮在水麵上。那紅色,如此刺眼,如此……灼熱!瞬間將他拉回了百味嶺的晾曬場!
神思激蕩,百味穿心!
眼前是鋪天蓋地的“赤毒草”辣椒)!那奪目的紅,如同最熾烈、最滾燙、能將靈魂都點燃的愛欲!是焚身以火的激情!
鼻尖仿佛縈繞著“刺舌果”花椒)那獨特的辛香!一旦入口,那瞬間席卷而來的劇烈麻木與震顫,如同熱戀中令人暈眩迷失、理智全無的癡狂!是甜蜜的毒藥,是令人窒息的沉溺!
而這兩種極致感官風暴過後,殘留舌尖、縈繞不去的,是一種難以言喻的、帶著回甘卻更顯深刻的辛酸——那是激情燃燒後的灰燼,是沉淪之後的清醒,是繁華落儘的蒼涼,是情愛最本質的苦澀核心!
情,是百味穿心!是蝕骨銷魂!
這個源自百味嶺獨特物產、融合了自身對世事洞察的靈感,如同熔岩般在他胸中奔湧!他不再滿足於描繪表象的纏綿哀怨,他要撕開情愛的華美外衣,直指其內核那複雜、猛烈、甚至帶著毀滅性的百般滋味!
伏羲猛地轉身,眼神銳利如解剖刀!他抓起筆,不再追求飄逸,而是如同鐵匠鍛打精鋼,筆鋒帶著千鈞之力,飽蘸著仿佛由辣椒汁與花椒油混合而成的“濃墨”,狠狠戳向宣紙!詩句如火山噴發,熔岩四濺:
>“錦瑟無端五十弦?一弦一柱絞華年!
>莊生蝶夢迷離阱!望帝鵑啼血染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