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曆了“醒神針”帶來的靈魂滌蕩與短暫休整,攬月樓內的氣氛微妙地轉變。疲憊與頹靡被驅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喚醒的清醒。當“皇家盛世”的命題落下,大皇子龍淵精神為之一振——這是他最擅長的領域,也是他彰顯正統、樹立威望的絕佳機會!
他深吸一口氣,壓下對伏羲的忌憚與茶湯帶來的不適感,大步走到案前,提筆飽蘸濃墨,揮毫如風,字字力透紙背,帶著帝王家獨有的恢弘氣魄:
>“九天閶闔開宮殿!萬國衣冠拜冕旒!
>日色才臨仙掌動!香煙欲傍袞龍浮!”
開篇便是“九天閶闔”,將皇宮比作天門洞開,氣象磅礴!“萬國衣冠拜冕旒”儘顯萬邦來朝、俯首稱臣的至尊威儀。後兩句以“日色臨仙掌”儀仗)、“香煙傍袞龍”帝王龍袍),用動態的細節烘托出皇家典禮的莊嚴肅穆與神聖光輝。此詩如同金碧輝煌的工筆畫,將皇權的至高無上與盛世的表象威嚴描繪得淋漓儘致。龍淵擲筆,環視全場,眼中帶著睥睨之色,仿佛已穩操勝券。
長孫文若微微頷首,他走到另一張案前,提筆沉穩,筆鋒不疾不徐,帶著一種洞悉世情的溫潤與務實:
>“憶昔開元全盛日,小邑猶藏萬家室。
>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倉廩俱豐實!”
避開直接的歌功頌德,而是以史喻今,追憶傳說中的“開元盛世”。不寫宮殿巍峨,而寫“小邑藏萬家室”,突出人口繁盛;不寫萬國來朝,而寫“稻米流脂”、“倉廩豐實”,強調民生富足、國庫充盈。此詩如同質樸的白描,從根基處勾勒出真正的盛世圖景——民安國泰,倉廩足而知禮儀。周夫子撚須讚道:“文若公子此作,返璞歸真,以民生見盛世,立意高遠,深得‘民為邦本’之精髓!”
所有人的目光,再次聚焦於風暴中心的伏羲。經曆了鐵血沙場、蝕骨情愛、滌魂茶道,他如何描繪這煌煌盛世?
伏羲嘴角浮現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,提筆落墨,筆鋒不再狂放,反而帶著一種行雲流水的飄逸與華美:
>“雲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。
>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台月下逢。
>名花傾國兩相歡,長得君王帶笑看。
>解釋春風無限恨,沉香亭北倚闌乾。”
此詩一出,攬月樓內先是一靜,隨即響起一片吸氣聲!
伏羲竟未直接描繪盛世氣象,而是以一位絕代佳人喻指盛世風華!開篇“雲想衣裳花想容”便以超凡脫俗的想象力,將美人的姿容與天上流雲、人間名花相映襯,美得驚心動魄,不可方物!
“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台月下逢!”直接將這“美人”盛世)置於傳說中的仙山群玉山)、神宮瑤台)之中,極言其美之超凡、盛世氣象之神聖高華,非人間凡俗可比!意境縹緲空靈,令人神往。
後四句點明這“名花”傾國傾城的美人)正是君王含笑欣賞的盛世象征!最妙的是結句——“解釋春風無限恨,沉香亭北倚闌乾”。那“春風無限恨”,既可指歲月流逝的惆悵,亦可暗喻盛世繁華之下潛藏的憂思。然而,在這絕代名花盛世)麵前,在這沉香亭畔的闌乾旁,連那無邊的“恨”意,似乎也得以消解、釋然!將君王之樂、盛世之美、物華天寶的意境完美融合,頌聖之意儘在其中,卻又含蓄蘊藉,風骨自存,毫無諂媚之感。
“妙!妙絕!神來之筆!”長孫文若第一個讚歎,他看向伏羲的目光充滿了毫不掩飾的激賞與歎服,甚至有一絲惺惺相惜之意。“以美人喻盛世,華美絕倫而不失飄逸仙氣!頌聖之意儘在風流蘊藉之中!‘解釋春風無限恨’一句,更是在極盛之中暗藏一縷幽思,餘韻無窮!伏羲先生此作,立意之奇、意境之美、筆法之妙,文若心服口服!此輪魁首,非先生莫屬!”
連大皇子龍淵都愣住了。他本想以堂皇正大取勝,卻不料伏羲另辟蹊徑,用如此浪漫華美、又暗含深意的筆法,將“頌聖”寫到了另一種極致的高度。他精心準備的宏大氣象,在伏羲這朵“盛世名花”的絕代風華麵前,竟顯得有些笨重和刻意。他臉色變幻,最終也隻能強壓著不甘,從鼻子裡哼出一聲。第四輪,伏羲以絕對的藝術感染力,再次登頂!
最後一輪,命題回歸眼前。眾人心神稍定,以為伏羲總該收斂鋒芒,描繪這攬月樓本身之美了。才子們絞儘腦汁,欲從不同角度切入。
三皇子龍濤急於挽回顏麵,率先吟出:
>“危樓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
>不敢高聲語,恐驚天上人!”
直取“高”字,極言攬月樓之巍峨,仿佛伸手可摘星辰,連高聲說話都怕驚擾天上仙人。想象誇張,氣勢不俗,但立意略顯單薄,仍是常見的誇飾手法。
長公主此刻已完全從情魔詩與茶湯的衝擊中恢複,鳳目沉靜如水。她提筆,帶著一種俯瞰時空的雍容與一絲不易察覺的蒼涼: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>“畫棟朝飛南浦雲,珠簾暮卷西山雨。
>閒雲潭影日悠悠,物換星移幾度秋。”
不直接寫樓,而寫樓與自然的交融。“畫棟朝飛雲”、“珠簾暮卷雨”,畫麵感極強,色彩流動。“閒雲潭影”、“物換星移”,則跳脫出具體時刻,引入時間維度,感慨時光流轉、世事變遷。在詠樓中融入深沉的曆史感與人生況味,格調高遠,儘顯皇家氣度,引得一片低聲讚歎。
輪到伏羲提筆,筆鋒不再飄逸華美,而是變得沉凝、銳利,帶著千鈞之力,狠狠落下:
>“山外青山樓外樓,澄心歌舞幾時休?
>暖風熏得遊人醉,直把皇都作汴州!”
此詩一出,如同在攬月樓內引爆了一顆無聲的驚雷!
“山外青山樓外樓”–既是眼前皇城層疊的宮殿樓宇實景,更是權力層級永無止境、欲望之塔不斷攀高的絕妙暗喻!澄心湖上,這攬月樓中的歌舞升平,何時是個儘頭?
“暖風熏得遊人醉”–這“暖風”,是秋夜的暖風?是美酒的醇香?是美人的脂粉氣?更是這紙醉金迷、令人沉淪其中無法自拔的虛假繁華與權力幻夢!它如同最甜美的毒藥,熏得人“遊人”,實指沉迷享樂的權貴)醺醺欲醉,喪失警惕!
“直把皇都作神都!”——致命一擊!“神都”是傳說中曾極度繁華、萬邦來朝,卻因統治者驕奢淫逸、醉生夢死而最終傾頹滅亡的古老都城!伏羲此句,如一把冰冷的匕首,瞬間刺破了盛世華美的外衣!這是最尖銳、最深刻的警示:你們這些沉醉在暖風中的“遊人”啊,看看眼前這景象,難道不正是在重蹈“神都”覆轍嗎?這哪裡是詠樓?分明是一首字字泣血的盛世危言!是敲響在帝國心臟的警世洪鐘!
死寂!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冰冷、都要沉重的死寂!
空氣仿佛凝固了。落針可聞。所有人都被這赤裸裸的、毫不留情的諷喻與警告驚得魂飛魄散!
大皇子龍淵臉色瞬間由青轉白,再由白轉黑,額角青筋暴跳,握著酒杯的手劇烈顫抖,杯中的美酒潑灑出來都渾然不覺。他死死盯著伏羲,眼中是滔天的怒火和被戳中痛處的驚惶!這詩,簡直是在詛咒他未來的帝國!
三皇子龍濤眼神陰鷙得如同毒蛇,嘴唇哆嗦著,幾乎要忍不住當場發作。伏羲!又是伏羲!一次次打臉,一次次將他們的驕傲踩在腳下,如今竟敢如此大逆不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