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之所以留有餘地,隻因朱厚烈身份特殊——堂堂北疆王,竟現身於蒙元皇城。
若能生擒此人,汝陽王必有重賞。
然而,他們低估了朱厚烈的實力。他的武功不僅不遜於二人,甚至遠超其上!
方才那一掌的威力,二人心知肚明。即便是宗師巔峰強者,硬接他們三成功力的玄冥神掌,也必退十餘步,且需耗費許久壓製寒毒。
可朱厚烈僅退三步,麵色如常,毫無寒毒侵體之象。
唯有一種解釋——他根本不懼寒毒!
“走!”
鹿杖客果斷低喝,轉身欲逃。
然而,朱厚烈身形一晃,已攔在二人麵前。
“二位主動送上門,現在想走,問過本王了嗎?”
他嘴角微揚,眼中透著玩味。
玄冥二老對視一眼,毫不猶豫,催動全身內力,猛然一掌轟出!
這一掌快如閃電,常人根本無從躲避。
但對朱厚烈而言,避開易如反掌。
隻是——他懶得躲。
金光自他體內迸發,化作屏障籠罩全身。
“砰!”
雙掌重重轟在金光之上,狂暴勁力瞬間爆發!
霎時間,屋內狂風肆虐,桌椅翻飛,一切皆覆上一層薄霜。
很顯然,這是玄冥神掌的威力所致。
朱厚烈卻依舊從容不迫地站在原地,紋絲未動。他周身的金色光罩完好無損,更不用說傷及他本人分毫。
朱厚烈麵帶笑意地看著兩人說道:傳聞中的玄冥神掌,也不過如此。
狂妄小兒!鹿杖客怒喝一聲,運足全身功力再次使出玄冥神掌攻向朱厚烈。
然而朱厚烈依舊,任憑他們攻擊。就像之前對戰邀月憐星時一樣,金光護體,防禦全開。兩位宗師級高手此刻竟如同在給他撓癢癢。
這般激烈的打鬥自然驚動了附近的居民和客棧裡的人。感受到這股可怕的氣息,眾人都不敢出聲,假裝什麼都沒發生。雖然大多是普通百姓,但也明白這是武林高手的對決,貿然出頭隻會自尋死路。
打鬥的動靜同樣引來了官府的注意。察覺到官兵正在趕來,朱厚烈決定不再浪費時間。
二位打夠了嗎?現在該輪到本王出手了。話音未落,朱厚烈驟然發動攻勢。
他並指成劍,朗聲喝道:萬劍歸宗!雖然平日不喜喊招式名稱,但此刻心血來潮喊出這一聲,倒也彆有一番氣勢。
霎時間,無數淩厲劍氣自朱厚烈周身迸發而出,數以萬計的劍氣帶著令人膽寒的威勢直逼玄冥二老。
玄冥二老瞳孔驟縮,臉上寫滿驚駭。這一刻仿佛時間凝滯,他們眼睜睜看著一道道奪命劍氣緩緩逼近,死亡的陰影籠罩全身。
他們試圖閃避,但那劍氣來勢極快,二人動作遲緩如陷泥沼,根本無從躲避!
鋪天蓋地的劍影籠罩四方,徹底封死了所有退路。
絕望之下,兩人閉目垂首,不再掙紮……
玄冥二老束手待斃。
淩厲劍氣接連貫穿軀體。
劇痛撕心裂肺,二人發出淒厲慘嚎,聲震蒙元皇城夜空。聞聲趕來的官兵腳步聲愈發急促。
朱厚烈袍袖一甩,漫天劍芒驟然消散。
重傷的玄冥二老踉蹌跪地,驚懼望向眼前之人。
雖非醫者,朱厚烈卻深諳人體要害。此刻這二人性命尚需留著——若斬殺便能了結,又何須大費周章?
鹿杖客與鶴筆翁各中三十二劍,竟無一道傷及致命之處。
你...究竟意欲何為?鹿杖客強忍劇痛嘶聲質問。
朱厚烈瞬移至前,如拎幼雛般提起二人。
......
官兵趕到時,戰場早已空無一人。
蒙元皇城某處宅院內。
原主人全家十二口與玄冥二老皆被縛於廳中。
重傷的鶴筆翁與鹿杖客心知肚明——朱厚烈留他們性命,必有所圖。
本王不妨直言。朱厚烈負手而立,你們當知所為何來。
二人皆是精明之輩,自然明白其來意。
“你是衝著布防圖來的?”鹿杖客沉聲問道。
“正是。”朱厚烈微微頷首,“想活命就把布防圖交出來。”
“好,我們答應。”玄冥二老當即應下。
他們雖投靠汝陽王,卻不願為其拚命。做事可以,危及性命時便會反水。
朱厚烈眼中突然燃起兩簇火焰,在瞳孔中跳動。
玄冥二老見狀大驚,心中駭然。朱厚烈展現的實力遠超他們想象——先是刀槍不入的金光,再是淩厲的劍招,如今眼中生火,這已非凡人手段!
火焰自朱厚烈雙目噴湧而出,瞬間裹住鹿杖客全身。片刻後火光散去,鹿杖客驚覺身上傷勢竟痊愈如初。
圍觀者無不暗自驚呼:神跡!
原來服食龍元者可激發潛能,練成獨門絕技。朱厚烈這瞳中火看似尋常,實為療傷奇術。雖招式樸實,在特定場合卻妙用無窮。
此術耗損極小,連續施展七八十次才會耗儘內力。若用於團戰,朱厚烈可化身持續為同伴療傷。隻要不是當場斃命,再重的傷都能治愈,堪稱戰場神技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團戰之時,若實力遜於對手,光是消耗就能拖垮敵人!
不過這一招對朱厚烈來說,眼下確實用處不大。
“傳聞大明皇朝懦弱無能的北疆王,武功竟已至大宗師境界,實在令人欽佩!”
鹿杖客輸得心服口服,同時對朱厚烈生出畏懼之心。此刻他已清楚自己與朱厚烈的差距,態度自然與先前截然不同。麵對朱厚烈,他隻剩膽怯。
“本王的兩名侍女已潛入汝陽王府,此刻多半在尋你。你速去王府,將她二人帶來。”
“記住,你也要隨她們一同回來。之後,本王與你同去汝陽王府。”
朱厚烈下令道。
如此安排,是因布防圖可能被鹿杖客重繪。為確保萬無一失,朱厚烈必須親自盯著,以免對方耍詐,讓他白忙一場。
“遵命!”
……
汝陽王府內。
邀月與憐星費儘周折,避開所有巡邏侍衛,幾乎踏遍整座王府,卻始終不見鹿杖客蹤影,連其師弟鶴筆翁也毫無蹤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