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言一出,滿朝嘩然,群臣交頭接耳。
楊首輔當即伏地諫言:“陛下,此舉萬萬不可!若如此行事,百姓生計必受重創,我朝其他領域亦將一蹶不振!”
“朕意已決,唯有破釜沉舟!朕將向六國宣戰,速定天下,終結亂世。故需傾舉國之力備戰,其餘所需,皆可從敵國奪取!”
“此事無需再議,眾卿依旨行事即可。”
“退朝!”
說罷,朱厚烈拂袖而去,未作停留。
群臣議論不休,對朱厚烈此舉褒貶不一。
眾人皆以為,此策過於凶險。
若傾儘國力孤注一擲,勝則罷了;
倘若兵敗,大明必將萬劫不複。
不少老臣暗忖:當今天子確有雄才大略,然心太急、步太大,恐生不測……
更令人憂心的是,朱厚烈自斷退路,一旦失利,大明必亡!
然天子乾綱獨斷,眾臣雖憂,卻無可奈何——這江山,終究是朱家的江山!
退朝後,朱厚烈返回禦書房,黃蓉前來辭行。
在朱厚烈的授意下,西門吹雪護送黃蓉離宮。
朱厚烈與黃蓉的糾葛,早已在後宮掀起軒然。
昨日朱厚烈欲立黃蓉為後的消息,很快傳入太後耳中。
張太後聞訊震怒:荒唐!我大明皇後,怎能是大宋女子?
即便朱厚照已逝,朱厚烈登基為帝,張太後仍手握權柄。
礙於孝道,朱厚烈不便對太後出手。
自古輿論能,朱厚烈素來重視名聲。
即便奪了江山,他對張太後仍以禮相待,畢竟名義上仍是母後。
太後駕到!
遠處太監尖聲通傳。
張太後徑直踏入禦書房,來到朱厚烈麵前。
朱厚烈起身相迎,扶太後入座:母後突然前來,有何要事?
皇上,哀家聽說你要立那大宋女子為後?張太後單刀直入。
朱厚烈從容應答:正是。朕與蓉兒兩情相悅,她才貌雙全,足以母儀天下。
萬萬不可!大宋女子豈能做大明的皇後?皇上若喜歡,納為妃嬪便是,立後之事哀家絕不答應!太後態度堅決。
朱厚烈挺直身軀,威儀儘顯:如今朕才是國君,立誰為後,朕說了算!誰敢妄議,朕便斬了誰!
在這件事上,他寸步不讓。
連哀家也包括在內?張太後目光如刃,周身氣勢逼人。
朱厚烈毫不退讓:包括母後。
陛下乃九五至尊,手握無上權柄。武藝冠絕當世,罕逢敵手。若欲取人性命,確無人能擋。然憑一己之力欲堵天下悠悠之口,隻怕力有未逮!
太後起身與朱厚烈對峙。
朱厚烈卻向太後拱手作揖,躬身道:母後苦心,朕心知肚明。然朕意已決,縱使天下人非議,殺儘蒼生又何妨?
你......
太後氣結,分明感受到話中凜冽殺機。她確信天子絕非戲言——若世人皆反對立黃蓉為後,這位暴君當真會血洗天下!
這般霸道的君主,堪稱開疆拓土的梟雄,卻未必是治國安邦的明主......
太後最終長歎:皇上執拗,哀家不再多言。隻望你明白,剛愎自用終將自取其禍。
說罷拂袖而去。她心知肚明,天子此刻的禮遇,不過是為保全仁孝之名。若再糾纏,即便血濺當場,史冊記載的也隻會是太後暴斃四字。
倒不如安享尊榮,頤養天年。
待太後離去,朱厚烈嗤之以鼻:迂腐老嫗!隨即厲聲喝道:來人!徹查何人將朕與蓉兒的私語傳入慈寧宮。揪出來割舌涼拌,令他自食其果!
三日後,朱厚烈親率三十萬鐵騎奔赴雲州,欲與於將軍合兵收複北疆城。
雲州境內原有駐軍十五萬,如今朱厚烈親率三十萬大軍增援,總兵力已達四十五萬之眾。
北疆城的大漢守軍僅有十萬兵力,如此懸殊的差距,想要固守城池恐怕難如登天。
當朱厚烈大軍抵達雲州時,漢軍早已獲知軍情。漢宣帝劉病已攻占北疆後並未凱旋歸朝,皆因君臣心知肚明——趁虛奪取北疆易如反掌,但要守住這座城池卻是難上加難。
劉病已與霍光留守北疆,正是預料到明軍必將大舉。在他們原先的估算中,十萬漢軍足以抵禦數十萬明軍進攻。
此刻北疆城吳王府內,探馬疾奔入殿:稟皇上、霍大將軍,最新軍報顯示明帝朱厚烈已親率三十萬大軍抵達雲州。
劉病已聞言立即望向霍光。這位出身市井的皇帝雖善治國,卻不通兵事,軍務全賴霍光主持。
霍光沉著分析道:北疆城乃明軍自建,城防固若金湯。我軍雖僅十萬之眾,但據險而守,三十萬敵軍不足為慮。不過雲州原有十五萬駐軍,合計四十五萬大軍壓境,即便占據地利,恐也難以久守。
劉病已沉吟道:既然如此,唯有繼續增兵。霍光當即勸阻:萬萬不可!我大漢四麵強敵環伺,蒙元、大秦皆虎視眈眈。此次抽調十萬大軍已是極限,若再調兵必致防務空虛。倘若鄰國趁虛而入,我大漢將陷入更危險的境地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霍光如今權傾朝野,是大漢最有權勢的臣子,同時也是最忠誠的臣子。
他對七國當前的局勢了如指掌。
目前大漢能夠調往大明北疆的軍隊僅有十萬之眾。
劉病已詢問道: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應對?
霍光微笑著搖頭:病已,你現在是大漢天子,許多事情需要自己思考對策。老臣尚在,還能為你分憂,但年事已高。若有一日老臣不在了,你也應當能夠獨當一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