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一的大宗師劉病已根本不是朱厚烈的對手,霍光也不敢讓他去冒險。
讓朕去拖住他!劉病已想要上前牽製。
霍光急忙攔住:陛下,此人武功深不可測,絕非您能抵擋。
那...那現在該如何是好?劉病已焦急地問道。
霍光臉色陰鬱,沉思良久,最終咬牙道:撤軍吧!
撤軍?就這麼放棄嗎?劉病已顯然心有不甘,畢竟北疆城是他費儘心血才攻下的。
霍光勸說道:陛下,眼下隻能如此。您看,此人武功已臻化境,單槍匹馬就能擊潰我軍,這仗沒法打。
雖然心有不甘,但形勢比人強。
誰讓朱厚烈的實力如此強悍呢?
十萬大軍依托地利或許還能抵擋四十五萬敵軍。
但頂尖高手的差距實在太大,對方高手肆意,這仗根本沒法繼續。
霍光萬萬沒想到,大明皇帝的武功竟恐怖如斯...
不過這一戰對大漢而言也並非全無收獲。
至少讓霍光看清了大明皇帝的真實實力。
這一戰讓他深刻體會到,在強者如雲的武林中,一位大宗師的實力足以左右戰局!
他們敗在頂尖高手的差距上,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。
大漢皇朝的江湖中,真正的高手寥寥無幾。
大內雖有些能人,數量卻不多,更無人能及朱厚烈的強悍。
“傳令下去,全軍撤退!”霍光果斷下令。
大漢士兵毫不遲疑,迅速撤離。
此時大明軍隊剛剛破城。
留下三萬斷後,其餘人馬早已撤離。
約兩刻鐘後,斷後的三萬將士全部陣亡。
於峰上前請示朱厚烈:“皇上,是否追擊?”
“追!”朱厚烈冷聲道,“這一仗必須讓大漢痛徹心扉,從此不敢再犯!”
“遵命!”
於峰毫不遲疑,率十萬大軍疾追而去。
追逐持續了半個時辰,於峰終於追上大漢殘軍。
荒漠中,雙方再度交鋒,但局勢對大漢極為不利。
他們僅剩不足五萬兵力,而敵軍數量是他們的兩倍,戰力更是碾壓。
見勢不妙,劉病已當即下令:“全軍撤退!朕來斷後!”
“皇上,您先走!”霍光急勸。
劉病已卻道:“大將軍放心,朕自有應對之策!”
說罷,他孤身迎敵,大漢軍隊趁機撤離。
大漠之中,劉病已獨自麵對追兵,內力激蕩,雙掌猛然推出,一股磅礴之力轟然爆發!
狂風卷起漫天黃沙,如怒濤般撲向大明軍陣!
衝在最前方的大明騎兵急忙收緊韁繩,戰馬嘶鳴著揚起前蹄。
劉病已掌風所至,三百敵兵瞬間斃命!
這雷霆一擊令大明全軍駭然,無人再敢逼近半步。
他轉身掃視嚴陣以待的明軍,寒聲道:越界者死!
說罷拂袖而去。
於峰凝視著那道遠去的身影,感歎道:漢帝親為斷後,劉詢真乃人傑!
撤軍!
距漢境已不足五十裡,繼續追擊恐生變故。
於將軍當即下令收兵,但漢宣帝的英姿已深深刻在他腦海中。
......
朱厚烈僅用一日便北疆城。
此戰最狼狽的當屬大隋。
因消息閉塞,隋軍倉促發兵攻打大明南疆。
起初南疆守備空虛,眼看就要得手。
豈料次日明軍援兵突至,殺得隋軍潰不成軍。
三日後隋廷才知,漢軍早已撤離。
這次隋朝算是被大漢結結實實擺了一道。
......
北疆王府大殿上,朱厚烈端坐主位。
重回故地,心境卻已大不相同。
畢竟坐了半月龍椅,如今再坐回王座,感受截然兩樣。
殿門外出現熟悉的身影——正是大將軍於峰。
於峰走到朱厚烈麵前,單膝跪地稟報:陛下恕罪,末將未能擒獲敵軍,讓他們逃脫了。
朱厚烈淡然揮手:無妨,逃便逃了。
他話鋒一轉,問道:於將軍,你如何看待漢宣帝劉詢此人?
對於這位,朱厚烈自然了如指掌。但眼前這個劉詢,卻與史書記載大相徑庭,倒像是民間戲文《烏龍闖情關》裡演繹的那位君主。這令朱厚烈頗感意外,沒想到兒時戲文中的人物竟活生生出現在眼前。
無論正史,劉詢皆以明君形象流傳。朱厚烈雖對其心懷欣賞,可惜二人分屬敵對陣營。要實現宏圖偉業,他們注定兵戎相見。
於峰沉吟道:論之道,劉詢尚顯青澀。幸有霍光這等能臣輔佐,方能穩坐龍椅。他話鋒一轉,不過今日追擊時,這位國君竟獨自斷後掩護士卒撤退。如此氣魄,古今罕見,末將實在欽佩。
這番評價中肯實在。朱厚烈並不意外——這個劉詢確實堪稱勁敵。他之所以詢問,正是要印證心中判斷。
大漢國富民強,又有明君執政,絕非易與之輩。朱厚烈凝視沙盤沉吟。
於峰附和道:確實如此。大漢坐擁百萬雄師,高手如雲,更有天師府坐鎮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既如此,當先取弱者。朱厚烈手指沙盤上蒙元的旗幟,決然道,相較之下,蒙元更易攻克。
儘管身負龍元之力已臻不死之境,朱厚烈仍做出了最務實的抉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