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聞這番汙言穢語,趙敏怒不可遏:霍都!你這老賊!枉我尊稱你一聲祖父,竟如此卑劣!
敏敏,識時務者為俊傑。陛下神威蓋世,剿滅大元指日可待。頑抗隻有死路一條,你想殉國,老夫可不願陪葬。
霍都大言不慚地說道,全然不顧旁人鄙夷的目光。
能將厚顏演繹到這般境界,也算難得。
朱厚烈卻對他愈發賞識。
像霍都這等人物,隻是時運不濟。若得機遇,必能成就一番事業。
既然金輪法王已死,朱厚烈也無心繼續滯留武當。
楊逍。他不再多言,準備率眾離去。
楊逍聽到朱厚烈召喚,立即上前應道:微臣在此!
帶上敏敏郡主,啟程。
朱厚烈言罷轉身欲走。
張三豐忽而邁步,擋在朱厚烈麵前。
張真人此舉何意?莫非要以怨報德?
朱厚烈眉頭緊鎖,對張三豐充滿戒備。
陛下誤會了,貧道並無冒犯之意。
此番武當遭劫,多蒙陛下援手。
貧道觀陛下胸懷大誌,所圖者當是七國疆土?
張三豐含笑而言,試探朱厚烈心意。
朱厚烈坦然道:真人慧眼如炬。
張三豐頷首道:七國紛爭,生靈塗炭,確需明主一統乾坤。
言談間似對朱厚烈頗為讚許。
忽而話鋒一轉,肅然道:望陛下得天下後,勤政愛民。
若陛下暴虐無道,致使民不聊生,貧道決不坐視。
另則陛下先前所用劍招雖威力驚人,卻過於陰邪。
望陛下慎用此招,以免心性入魔!
張三豐此番阻攔,實為告誡朱厚烈。
同時表明立場:
不阻朱厚烈爭霸天下;
但若其禍亂蒼生,必將與之對立。
更勸其勿濫用劍血浮生,免墮魔道。
朱厚烈對此不以為意,淡然道:來日之事,尚未可知。或許朕會成為一代明君,造福黎民。
“或許有一天,朕會變成殘暴的昏君。那時張真人就該替天行道,誅殺暴君。若真到那地步,朕反而希望張真人能動手。”
“不過以張真人目前的功力,還殺不了朕。所以朕更期待張真人勤修苦練,早日具備弑君的實力。”
說完這番話,朱厚烈踱到周芷若跟前,含笑道:“周姑娘,數月不見,愈發標致了。”
他轉而看向宋青書:“周姑娘既入武當,前途無量。你的良配該是朕這般雄才大略之人,而非江湖門派的紈絝子弟。”
“朕知你心中仍有恨意。好好練功吧,朕在皇宮等你來行刺。”
交代完畢,朱厚烈便帶著明教部眾準備離去。蒙元軍中除趙敏外,其餘人皆未為難。
山腳下,五萬明教精銳正與蒙元大軍對峙。見朱厚烈攜趙敏下山,元軍立即合圍。
“全部退開!”趙敏急令。她心知肚明:憑現有兵力根本攔不住朱厚烈與其教眾,強行阻攔隻會徒增傷亡。不如保存實力應對後續戰事。
雖成俘虜,趙敏卻毫不驚慌。在她眼中,朱厚烈不過是個好色之徒,自己反倒安全無虞。甚至覺得......被他輕薄也未必是壞事。
但她顯然多慮了。朱厚烈留她性命,更多是看重其過人才智——這等聰慧女子,殺了實在可惜。真正因美色而赦免的,唯周芷若一人而已。
朱厚烈帶人離去後,宋青書快步走到張三豐跟前:太師父,您方才為何不對朱厚烈出手?
張三豐捋須答道:為師先前已說過,如今天下戰亂不休,黎民百姓深受其苦,該有人站出來終結亂世了。朱厚烈確非等閒之輩,最有可能完成天下一統,為師自然不會為難他。
再者,這位大明皇帝所言不虛,以他如今的武功修為,即便為師要取其性命也絕非易事。
更何況今確實是來相助武當。若非朱厚烈及時現身,我武當派恐有滅門之禍。為師豈能做那恩將仇報之事?
宋青書聞言垂首不語。張三豐所言句句在理,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此刻都沒有對朱厚烈出手的理由。
拋開其他不談,今日朱厚烈確實是武當的救命恩人。比起那些沽名釣譽的名門正派,張三豐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。既然受了朱厚烈的恩惠,武當自當知恩圖報。
張三豐雖看似超然物外,實則心係蒼生。他深知七國不統一,戰火就永無寧日。要實現天下太平,唯有走向統一。而放眼七國,能擔此重任者屈指可數。
鋒芒初露的朱厚烈算得上一個。此人武功蓋世,行事果決,且大明國力強盛。此外便是大秦的祖龍,雖不諳武功,卻是難得的明君。當今天下,唯此二人有望完成統一大業。
至於最終鹿死誰手,尚未可知。但張三豐相信,這一天不會太遠。他隻盼這兩位都是仁德之君,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安穩日子。
若這二人最終都淪為昏聵暴虐之徒,張三豐定當竭儘所能,與之抗衡!
縱然屆時二人的生死已非他所能掌控,亦無妨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至少他張三豐此生問心無愧,足矣……
金輪法王破境天人卻敗於朱厚烈之手的消息,如野火燎原般傳開。
蒙元朝野上下人心惶惶,軍中士氣萎靡不振。
麵對大明鐵騎壓境,滿朝文武束手無策,朝堂之上愁雲密布。
絕望的氣息籠罩著蒙元皇宮,死寂一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