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厚烈若無法奪回,便是他能力不足,認輸也無話可說。
作為穿越者的朱厚烈,思想頗為開明。他未在此時代推行社會主義、廢除帝製已屬難得。
朱厚烈從未考慮過日後之事。他深知計劃總趕不上變化,故眼下隻專注當前。此刻最令他感興趣的,莫過於統一天下、終結亂世。
至於統一後是否繼續稱帝,他並未細想。或許會繼續執政治國,或許會讓位歸隱,亦或推行社會主義廢除帝製。但未來之事,誰又能預料?
退朝後,百官散去,朱厚烈返回禦書房。楊首輔隨即前來覲見——今日之事太過離奇,他決定與朱厚烈詳談。
老臣叩見皇上,吾皇!
朱厚烈淡然道:平身。
楊首輔起身作揖:皇上,老臣對今日之事甚為困惑。
有何不解?
皇上此舉實在...過於荒誕。讓老臣監國尚可勝任,但代行皇權...萬萬不可啊!楊首輔神色凝重。即便此刻坐在這個位置,他仍覺此事荒謬至極。
朱厚烈卻笑道:朕原以為楊首輔眼界開闊,不拘禮法束縛,看來是朕高估你了。
聞聽此言,楊首輔麵露不解。
朱厚烈繼續道:此事朕已深思熟慮。往後朕不會久居深宮,朝政大事恐怕都要托付於你。僅憑監國之名難以震懾群臣,唯有如此方能令百官臣服。
他語氣一轉:說實話,這皇位如今對朕毫無吸引力。登基後方知龍椅難坐,倒不如馳騁沙場來得痛快。若你願意,這帝位讓予你也無妨。你來做皇帝,朕當個征北大將軍足矣。
楊首輔神色平靜,他確實看出朱厚烈眼中已無對權位的眷戀。
當初朱厚烈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帝位,一是與朱厚照有不共戴天之仇,二來也不甘居於人下。加之從未體驗過君臨天下的滋味,自然心生向往。
可真正坐上龍椅後,反倒覺得索然無味。
如今的朱厚烈既不貪圖享樂,更厭倦政務,一心隻想開疆拓土。若要他在兩者間抉擇,必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。
整日困在深宮批閱奏章,這樣的皇帝當得實在無趣。
陛下超然物外,不為俗世所困,老臣佩服。楊首輔含笑說道。
從前他也覺得朱厚烈荒唐,如今才明白,這位天子早已超脫世俗,達到他們難以企及的境界......
人與人本就不同,所思所想自然各異。
眾生所求,亦隨時光流轉而變。
尋常百姓求什麼?不過是一方安寧,三餐溫飽。
朝臣所求為何?忠奸各異——奸佞之徒貪勢富貴,忠良之士心係天下太平。
之誌更是千差萬彆:或沉湎酒色,或憂國憂民,或征戰四方......
朱厚烈此刻一心隻想開疆拓土,成就宏圖偉業。
皇位對他而言,未得時朝思暮想,真正坐上後卻覺索然無味。
因此現在的朱厚烈,並不十分在意這個皇帝之位。
若有合適人選,他隨時可以禪讓退位。
但前提是繼任者不能妨礙他的計劃,更不可與他為敵。
楊首輔如今已對朱厚烈心悅誠服。
在他看來,朱厚烈活得灑脫超然,這般境界實屬平生僅見。
換作常人登基稱帝,必定沉溺權柄,難以自拔。
可朱厚烈卻視皇位如浮雲,絲毫不為滔勢所惑。
這樣的明君,正是楊首輔願傾儘所有輔佐的。
楊首輔,朕即將出征。伐宋之事刻不容緩,宜早不宜遲。
朕離京期間,朝政就托付給你了。望你能替朕打理好朝堂事務。
待朕凱旋時,願見大明依舊國富民安。
朱厚烈言辭懇切,對楊首輔殷殷囑托。
陛下放心,老臣必當竭儘全力,為皇上守住這錦繡河山!
楊首輔的回答同樣發自內心。
他從未有過僭越之念,隻求國泰民安。
為此他願鞠躬儘瘁,死而後已。
或許能力有限,但必定全力以赴。
對朱厚烈來說,這便足夠了。
朱厚烈頷首道:楊首輔,朕要交代你兩件要事,務必辦妥。
請陛下明示,老臣謹遵聖諭。
朱厚烈隨即下令道:首要之事關乎科舉取士。眼下新定蒙元疆域,因官吏匱乏,朕暫且將其設為元州,仍由當地首領暫代布政使之職。
然此非長久之策,故本屆科舉可適當放寬取士標準,且需提前舉行。朕急需選拔官員赴元州就任。
另著卿主持元州行政劃分事宜。以該地幅員之廣,至少應再設九州之地。
楊首輔躬身應道:此番開疆拓土之盛況確屬空前,後續治理確需慎重考量。科舉取士放寬標準並提前舉行實屬必要。朝中現有官員中才乾出眾者,可先調往元州任職,日後再行更替。至於蒙元舊吏,可酌情留用部分,但絕不可全盤沿用。
這番建言令朱厚烈頗為讚許。楊首輔在政務上的遠見卓識,正是其深受器重之故。此事交由其辦理,朱厚烈自可安心。
繼而皇帝提及第二樁要務:此番征戰暴露出我軍兵力不足之弊。募兵之事必須加速推進,且需擴大規模。當提高將士俸祿,完善軍功授爵之製——不論出身門第,唯軍功是舉。如此必能激勵士氣。
具體章程由卿會同兵部尚書及於將軍共議。三個月內,朕要見到五十萬可隨時調遣的精兵,其中須含二十萬鐵騎。可明白了?
楊首輔肅然領命:臣謹遵聖諭。
朕要說的就是這些。卿可還有本奏?若無要事,便退下吧。
見首輔再無奏議,朱厚烈便移駕後宮。此番回鑾,尚有要事需與張太後商議。雖先前母子間略有齟齬,然事關重大,仍需稟明太後。
朱厚烈與張太後雖非親生母子,但名義上仍有母子情分。考慮到雙方關係不宜過於緊張,朱厚烈決定前往後宮探望。
喜歡綜武:廢柴皇子龐邀月請大家收藏:()綜武:廢柴皇子龐邀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