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揮部裡劉川坐在桌首,目光掃過圍坐的聶政委、韓楚、劉亞、譚正、肖光以及剛剛從炮兵部隊趕來的朱銳。
劉川得開口讓房間裡交談聲立刻停止:“都到了,那就開始吧。我們渡江的計劃,今天必須議出個章程來。”
聶政委接過話頭:“目前江北,尤其是中原和華中地區,敵人重兵雲集,兄弟部隊的壓力非常大。”
參謀長劉亞立刻翻開他隨身攜帶的本介紹起來:“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,以及中央的情報,敵人在長江以南地區,雖然總體兵力不如江北集中,但依然保有相當強大的實力。其軍事力量主要由兩大係統構成:一是白崇禧的華中剿總,二是湯恩伯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。總兵力,初步估算,約有八十個旅。”
他走到江南軍事態勢圖前:“具體來說,華中剿總序列下,有幾個兵團需要我們特彆注意。首當其衝的,是桂係的看家本錢,張淦的第3兵團,下轄第7軍、第48軍等部,這些都是桂係嫡係,擅長山地作戰,相當頑強,目前主要部署在湖北一帶。”
韓楚插話道:“桂軍確實能打,在江北跟我們兄弟部隊交過手,吃了點虧,但骨頭還挺硬。不過,隻要他們敢離開山地,到了平原地帶,咱們的坦克大炮教他們做人。”
劉亞點點頭:“其次,是黃維的第12兵團,這是老蔣的嫡係精銳,全部美械裝備,下轄第10、第14、第18、第85四個軍,戰鬥力不容小覷。目前,該兵團駐留在河南的確山、駐馬店一帶,處於機動位置,既可支援華中,也可東進增援京滬。這是我們渡江後可能遇到的第一個硬釘子。”
一直沉默的炮兵司令朱銳開口了:“黃維兵團,如果情報準確,其裝備水平,特彆是炮兵力量,完全不遜於我們之前殲滅的新一軍和新六軍。渡江之後,如果要在野戰中快速吃掉它,我們的炮火必須形成絕對優勢,並且要保證彈藥供應跟得上。”
“老朱說到關鍵點了。”劉川讚許地看了朱銳一眼:“渡江作戰,補給線拉長,彈藥消耗是個大問題。肖副司令,這方麵你要提前籌劃。”
肖光立刻回應:“司令員,後勤部已經在做預案。我們計劃利用繳獲和征調的船隻,建立一條水上補給線,同時,也在組織民工隊伍,準備在江北建立前進補給基地。但確實,難度很大,需要時間。”
劉亞又指向了湖南、湖北交界區域:“還有宋希濂的第14兵團,下轄第2、第15、第20、第28軍等部,駐守湖北、湖南,任務是屏障川湘,保護西南後方。此外,在河南南部、湖北北部,還有張軫的第5綏靖區,王淩雲的第13綏靖區等部。這些部隊雖然多為雜牌,戰力參差不齊,但數量龐大,依托地形和既設工事進行防禦,也會給我們造成不小的麻煩。”
譚正從政治工作角度補充道:“根據地下黨同誌傳來的消息,江南地區的敵軍,士氣普遍不高,厭戰情緒蔓延。尤其是那些非嫡係部隊,與中央軍矛盾很深。白崇禧和湯恩伯之間也是互有齟齬,指揮難以統一。這是我們能夠利用的弱點。渡江之後,政治爭取和軍事打擊必須緊密結合。”
“老譚說得對。”聶政委表示讚同:“軍事壓力要保持,但政治分化瓦解工作要跟上。可以針對桂係、川軍等非蔣嫡係部隊,多做工作,爭取一部分人陣前起義或放下武器,這比硬打下來效果更好。”
韓楚帶著雷厲風行:“敵人是不少,番號也挺嚇人。可咱們什麼陣仗沒見過?關東軍號稱百萬,不也讓咱們啃下來了?老蔣的五大主力,咱們也包圓了兩個,現在咱們兵強馬壯,光是美式105榴彈炮就幾百門,坦克幾百輛,還會怕他白崇禧、湯恩伯?”他轉向劉川,語氣急切:“司令員,我的意見很明確,咱們就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打過長江去,直插敵人的心腹地帶,隻要咱們過了江,拿下南京、上海,敵人的整個防禦體係就垮了,江北的那些敵人,自然有兄弟部隊去收拾,”
劉川沒有直接表態,而是看向劉亞:“參謀部對渡江沒有更具體的評估?”
劉亞回到座位,翻開另一份文件:“渡江的難點,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。第一,船隻和水手。我們目前秘密征集和改造的大小船隻,大約能保證一次性運送兩到三個步兵縱隊過江,但這還遠遠不夠,需要繼續想辦法。水手的訓練也在加緊進行,但短時間內難以完全熟練。第二,敵江防工事。湯恩伯在京滬杭地區經營多年,沿江修建了大量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,火力配係嚴密,特彆是江陰、鎮江、蕪湖這幾個要點,非常堅固。第三,渡江後的縱深發展。我們過江後,必然會遭到敵人優勢兵力的反撲,如何快速鞏固和擴大登陸場,並向縱深發展,切斷滬寧杭之間的聯係,是決定戰役成敗的關鍵。”
他頓了頓,繼續說道:“至於主攻方向的選擇,參謀部初步傾向於兩個方案:一是從蕪湖、安慶之間強渡,這裡江麵相對較窄,對岸敵軍防禦雖然不弱,但渡江成功後,可以直插浙贛線,割裂敵人華中與京滬的聯係;二是從江陰、鎮江一帶渡江,這裡距離南京、上海最近,一旦成功,政治和軍事影響巨大,但敵人防禦也最為森嚴,風險極高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朱銳補充道:“如果選擇蕪湖、安慶方向,我們的炮兵可以更好地發揮火力優勢,覆蓋對岸大部分區域。如果選擇江陰、鎮江,就需要海軍部隊的配合,用艦炮壓製敵人江防炮台,但目前我們的‘沈陽號’等艦艇,還難以與敵人的江防炮台正麵抗衡。”
會議陷入了短暫的沉默,每個人都在權衡利弊。
劉川緩緩站起身,走到地圖前,目光凝視著長江以及江南那片廣袤的土地:“同誌們,敵情大家都清楚了,困難也擺在這裡。韓副司令求戰心切,可以理解。劉參謀長和朱司令的擔憂,也很現實。”他停頓了一下,隨後點在蕪湖至安慶段:“我的意見是,主攻方向,就放在這裡,”
他環視眾人分析道:“首先,從這裡渡江,可以避開敵人重兵防守的京滬正麵,達成戰役的突然性。
其次,渡江成功後,我們可以迅速向浙贛線挺進,執行大範圍的迂回穿插,既能割裂敵人華中與京滬的聯係,又能威脅敵人重要的後勤補給線。這符合我們東野擅長的機動、迂回、打殲滅戰的特點。至於白崇禧的部隊,如果他們敢離開兩湖山地出來增援,正好給我們創造了在運動中殲滅他們的機會,”
韓楚眼睛一亮:“司令員,這招高明,避實擊虛,打他的軟肋,我讚成,”
劉亞迅速思考著,提出疑問:“司令員,這個方向雖然避開了敵人最強的正麵,但渡江成功後,我部將處於白崇禧和湯恩伯兩大集團的夾擊之下,如果敵人迅速調集黃維、宋希濂等兵團向我合圍,壓力會非常大。”
“壓力大,機會也大,”劉川斬釘截鐵地說:“首先我們就是要讓他們來圍,他們動起來,我們才好尋找戰機,在運動中分割包圍,逐個殲滅,難道我們東野百萬大軍,還怕他白崇禧和湯恩伯的夾擊嗎?第二、白崇禧和湯恩伯麵和心不和,救援不救援的還不一定呢,”他看向劉亞:“參謀部立即按照這個思路,製定詳細的渡江作戰計劃,包括主渡場、佯動方向、渡江序列、火力配係、後勤保障,以及渡江後的戰役發展預案,要細,要可操作,”
“是,”劉亞立刻記錄。
“韓楚,”
“到,”
“你的突擊集團,作為渡江第一梯隊,加強訓練,我要你的部隊,成為第一把插過長江的尖刀,”
“保證完成任務,我的兵,早就憋著勁要過江了,”
“朱銳,”
“在,”
“你的炮縱,根據選定渡場,立即開始進行火力準備的模擬推演和陣地勘察前期準備,我要確保渡江那一刻,我們的炮火能徹底壓製對岸敵軍至少一個小時,”
“明白,我回去就組織各縱隊主官和偵察分隊,秘密前出勘測,”
“肖光,”
“到,”
“後勤保障必須萬無一失,船隻、彈藥、糧秣、醫療,所有環節都不能出紕漏,特彆是渡江器材,還要加大征集和改裝力度,”
“是,我會親自盯緊每一個環節,”
“譚主任,聶政委,”劉川最後看向譚正和聶政委,“政治動員和瓦解敵軍的工作,就交給你們了。要讓每一個戰士都明白為什麼過江,過江後要做什麼。同時,利用一切渠道,向江南的敵軍,特彆是非蔣嫡係部隊,傳遞我們的政策。”
聶政委和譚正同時點頭:“放心,這方麵的工作我們立刻部署。”
劉川目光再次掃過地圖上那片即將成為戰場的區域,沉聲說道:“同誌們,渡江戰役,事關全局,這一仗打好了,全國解放的進程將大大加快。各部隊務必加緊準備,等待中央最後的命令。散會,”
眾人起身,神情嚴肅而振奮,快步離開會議室,分頭行動。指揮部裡,隻剩下劉川和聶政委。聶政委看著劉川,輕聲問道:“司令員,把主攻方向放在蕪湖、安慶,風險不小啊。白崇禧和湯恩伯都不是易與之輩,黃維兵團更是強敵。”
劉川緩緩說道:“風險是有,但這一仗,必須這麼打,隻有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,用他們意想不到的方式,才能打出決定性的效果。
江北的兄弟部隊已經吸引了敵人主力,我們就要從敵人最難受的地方捅進去,”他轉過身:“我現在倒是很期待,看看是我們東野的旋風快,還是他白崇禧和湯恩伯的反應快,”
聶政委看著老搭檔,點了點頭,沒有再說什麼。他知道劉川一旦下定決心,就必然有他的把握。一場規模空前的渡江戰役,在東野最高指揮層的這次會議後,進入了最後的實質性準備階段。
喜歡亮劍:從蒼雲嶺,被旅長誇為虎將請大家收藏:()亮劍:從蒼雲嶺,被旅長誇為虎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