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塵傳送門正式啟用那天,地球與安第斯母星的坐標在星圖上亮起了同步的光。林夏站在傳送門終端前,看著第一個穿過光帶的安第斯孩子——他背著裝滿發光玉米的藤筐,羽毛鎧甲上彆著地球孩子送的塑料恐龍徽章,臉上的好奇與興奮像剛出爐的星糖。
“這是‘星間市集’的第一筆交易。”蘇一遞來翻譯器,裡麵傳來孩子清脆的聲音,“大祭司說,要用玉米換地球的故事書,最好是畫滿星星的那種。”
市集就設在馬丘比丘的太陽門廣場上。安第斯人的石製攤位上,擺著用星核能量鍛造的青銅器皿,表麵的繩結紋會隨溫度變色;琉璃海的水晶體人帶來了液態水晶燈,燈裡封存著不同星係的星光,開關是一顆會眨眼睛的星塵;織星者的星塵攤位前最熱鬨,孩子們圍著看星塵如何在掌心變成小動物的模樣。
林夏的攤位上擺著地球的老物件:外婆織的星空掛毯、爺爺做的木質星軌模型、還有她小時候畫的塗鴉本。一個水晶體孩子指著掛毯上的北鬥七星,突然將手掌貼在掛毯上——他的液態手指留下一串銀白的光痕,在北鬥旁補了一顆琉璃海的亮星。
“這是‘海眼星’,”水晶體人用意識解釋,“在我們的星圖裡,它和北鬥是好朋友。”
蘇一則在教安第斯戰士用吉他彈《山魂謠》。當熟悉的旋律混著安第斯骨笛的調子響起時,廣場上的光帶突然開始旋轉,將不同文明的音樂編織成一首新的樂章。大祭司站在祭壇上,看著這一幕露出笑容:“先祖說過,當不同的歌聲能在同一片天空下響起,黑暗就永遠不會降臨。”
市集過半時,影族的使者突然從時空漣漪中現身。他的影子裡托著一塊黑色晶體,裡麵封存著星鏽殘留的最後一絲能量。“這是‘警示’。”影族的意識在廣場上回蕩,“熵增的威脅從未消失,但隻要我們記得如何共享光,就能永遠比它快一步。”
林夏接過黑色晶體,發現裡麵的暗紫色能量正被周圍的光帶一點點淨化。她突然想起風語者的話:宇宙的平衡,從來不是消滅黑暗,而是讓光明足夠強大。
傍晚的篝火旁,不同文明的人圍坐在一起分享食物。安第斯的發光玉米煮在地球的砂鍋裡,琉璃海的水晶魚配著三角座的星塵醬,蘇一烤的上撒著織星者帶來的閃光糖霜。
一個紮羊角辮的地球女孩,正給安第斯小夥伴講《嫦娥奔月》的故事。她用樹枝在地上畫月亮,安第斯孩子就添上一顆安第斯母星的符號,兩個星球在泥土裡靠得很近,像在說悄悄話。
星塵傳送門關閉前,大家約定每月舉辦一次市集。離開的安第斯孩子在藤筐裡留下一本繩結紋日記,最後一頁畫著三個手拉手的小人:一個地球孩子,一個安第斯孩子,一個水晶體孩子,頭頂是連成一片的星圖。
林夏和蘇一站在廣場上,看著最後一道光帶消失在太陽門後。廣場上還留著不同文明的痕跡:水晶體人沒帶走的水晶燈在石縫裡閃爍,織星者的星塵在地上拚出笑臉,安第斯骨笛的餘音還在山澗裡回蕩。
“你看,”蘇一指著天空,獵戶座的方向正有兩顆星同時閃爍,“他們在說‘下個月見’。”
林夏低頭,發現掌心的印記又多了一道新的紋路——那是星間市集的符號,像一個由不同星軌交織成的花環。她知道,這本叫《星圖新頁》的法典,又添了最溫暖的一筆:原來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,不是星核的共振,而是不同的生命,願意為此停下腳步,分享一片星光。
夜色漸濃,馬丘比丘的石牆上,不同文明的符號在月光下漸漸融合,像一幅正在生長的星圖。遠處傳來孩子們的笑聲,混著星塵的微光,在星軌間織成一張柔軟的網,接住了所有關於溫暖與希望的故事。
而這故事,才剛剛開始最熱鬨的篇章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