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剛漫過菜畦,小安就拽著我往向日葵那兒跑。他手裡緊緊攥著個小玻璃瓶,瓶塞用紅繩係著,繩頭綁著片銀蓮葉,葉麵上是李醫生新畫的“聲波圖譜”。“你聽!”他把瓶子貼在花盤上,裡麵立刻傳來“嗡嗡”的輕響,像無數細小的蜂翼在振動,“李醫生說,這是花信風的密碼,要我們破譯呢。”
漁排阿叔的船剛靠岸,就從艙裡搬出個木箱子。“孩子們寄來的‘土壤電台’。”箱子裡鋪著層星蜜河的河泥,泥上插著根金屬棒,棒頂焊著片向日葵花瓣,“他們說,把住院樓的廣播信號‘種’進泥裡,花就能轉播出來。”我把金屬棒插進菜畦,剛插穩,向日葵莖稈就“嗡”地響了一聲,花瓣隨之微微顫動,像在調試頻道。
小安蹲在“雙生根”旁,用小樹枝輕輕撥弄著泥土。“根須在寫字呢。”他指著泥土裡若隱若現的根痕,“你看這道彎,和李醫生給的密碼本上的‘風’字一模一樣。”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,銀蓮的根須正繞著向日葵的根,緩緩勾勒出個“風”字的輪廓,每一筆都帶著濕潤的泥土光澤。
正午的日頭正烈,傳聲筒裡突然傳出清晰的童聲:“小安哥哥,今天花盤轉了多少度呀?”是雙馬尾姑娘的聲音。小孫子舉著傳聲筒跑到花盤下,筒口對準花瓣,“花姐姐,快把答案告訴她!”話音剛落,向日葵的花瓣便有節奏地開合起來,每一次開合的間隔,都和小安之前數步數的節奏一致——那是在傳遞“十八度”的答案。
李醫生發來張新的土壤檢測圖,埋著“聲音罐頭”的區域,微生物的活動軌跡變成了波浪線。“孩子們說這是‘風的形狀’。”他附了段音頻,是住院樓外的風聲,風裡夾雜著孩子們的歌聲,“等風聲和花信風同頻,密碼就能解開了。”我把耳朵貼在花盤上,果然聽到莖稈裡傳來的震動,正和音頻裡的風聲漸漸重合。
傍晚的風帶著海的鹹腥,白翅鳥群銜著彩色的絲帶飛來,絲帶一端係著住院樓的窗戶模型,另一端係在向日葵的花盤上。“是孩子們做的‘風的琴弦’。”小安輕輕撥動絲帶,向日葵的花盤隨之晃動,絲帶摩擦花瓣,發出“沙沙”的聲響,像在演奏一首輕柔的曲子,“每根絲帶對應一扇窗戶,風一吹,就是不同的音符。”
我和小安坐在菜畦邊,看著暮色中的向日葵。花盤在晚風裡輕輕搖晃,之前埋“聲音罐頭”的地方,長出的綠芽已抽出片新葉,葉麵上的紋路,一半是住院樓的窗戶,一半是風的流線。遠處,住院樓的方向亮起了星星點點的光,像是在回應這花信風的密碼。小安把耳朵貼在花盤上,仔細聽著裡麵的“嗡嗡”聲,眼裡滿是期待,仿佛下一秒就能破譯出,那藏在風與花裡的,關於希望的秘密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