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剛透亮,菜畦裡的土堆就有了動靜。昨晚根須拚出的笑臉邊緣,冒出一圈小小的花苞,花苞外殼是泥土色的,頂端卻泛著熒光,像誰撒了把碎星星在上麵。小安伸手碰了碰,花苞“啪”地綻開,裡麵沒有花瓣,隻有片卷起來的葉片,展開來,上麵用根須寫著“辰時三刻”——正是孩子們平時在病房吃早餐的時間。
漁排阿叔的船載著個竹筐過來,筐裡堆滿了孩子們的“野餐道具”:用向日葵花瓣做的餐盤,海菜繩編的小籃子,還有幾個貝殼碗,碗底印著不同的卡通圖案,是孩子們留在病房牆上的塗鴉。“瘦小男孩特意囑咐,要帶他種的番茄。”阿叔從筐底掏出個紅透的番茄,果皮上竟纏著根細根須,根須一碰到菜畦的泥土,立刻紮了進去,番茄表麵冒出細密的水珠,水珠滾落處,長出一圈迷你番茄苗。
李醫生推著輪椅出現在醫院門口,重症病房的孩子穿著新衣服,懷裡抱著個布包。“他說要給土壤帶禮物。”布包打開的瞬間,菜畦裡的花苞突然齊刷刷轉向,包裡是疊得整整齊齊的病號服,布料上還沾著點綠泥——正是培養皿裡那捧土壤留下的痕跡。孩子把病號服鋪在土堆旁,布料接觸到泥土,立刻舒展開,上麵的褶皺裡鑽出細小的嫩芽,嫩芽很快爬滿布料,在上麵拚出“歡迎”兩個字。
小安的生長表自動浮到空中,表頁像翅膀一樣展開,每個孩子的名字旁都多出個圖標:瘦小男孩是番茄,紮辮子女孩是蝴蝶,戴眼鏡的小姑娘是書本,重症病房的孩子旁邊,是顆正在發光的星星。圖標亮起時,菜畦裡對應的位置就冒出不同的植物:番茄藤爬上向日葵杆,蝴蝶形狀的花瓣從土裡鑽出,書頁樣的葉片層層展開,最中間的位置,一株頂著星星花苞的幼苗正慢慢長高。
正午的陽光剛好落在土堆中央,孩子們的野餐正式開始。瘦小男孩把番茄切成小塊放進貝殼碗,番茄汁滴在地上,立刻長出新的番茄苗,苗葉上印著他的笑臉。紮辮子女孩打開海菜繩籃子,裡麵是用家裡麵粉做的餅乾,餅乾形狀和菜畦的輪廓一模一樣,咬一口,竟有淡淡的泥土清香。
重症病房的孩子從口袋裡掏出個小玻璃瓶,裡麵裝著他這幾天收集的光河光點。“這是給土壤的回禮。”他把光點倒進泥土裡,光點落地的瞬間,菜畦突然亮起,所有植物的根須都從土裡鑽出來,在地麵織成一張網,網眼裡浮出孩子們的記憶碎片:在菜畦播種的清晨,在醫院病房畫畫的午後,還有在向日葵橋上眺望的黃昏。
李醫生舉著手機錄像,屏幕裡,孩子們的笑臉和植物葉片上的笑臉漸漸重合。“檢測報告出來了。”她笑著說,“孩子們的身體指標,和土壤的活性值完全同步。”話音剛落,網眼裡的記憶碎片突然飄起來,聚成一個光團,光團裡,菜畦的土壤和各家的泥土正在跳舞,根須牽著根須,像孩子們手拉手轉圈的樣子。
傍晚收拾野餐時,每個孩子都往菜畦裡埋了樣東西:瘦小男孩埋了顆番茄籽,紮辮子女孩埋了片蝴蝶翅膀標本,重症病房的孩子埋了張自己畫的畫,畫上,所有人都站在菜畦裡,身後是流淌的光河。漁排阿叔的船載著孩子們回家時,船尾拖著長長的根須,根須上掛著的泥土裡,都裹著片油菜葉,葉片上印著下次野餐的時間。
夜幕降臨時,菜畦裡的植物突然合奏起來:番茄藤搖出沙沙聲,蝴蝶花振出嗡嗡聲,書頁葉翻出嘩啦聲,最中間的星星花苞,發出像風鈴一樣的清響。小安的生長表落在土堆上,最後一頁自動寫滿了字,是所有孩子的筆跡,重複著同一句話:“我們和土壤,永遠在一起。”
我和小安坐在土堆旁,看著根須在地麵畫出新的圖案——是個大大的心,把所有植物、所有埋下去的禮物,還有那片漸漸暗下去的光河都圈在裡麵。心的中心,那顆星星花苞終於綻開,裡麵沒有花蕊,隻有顆小小的土壤團,土壤團上,印著所有孩子的指紋,像他們共同蓋下的印章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