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粒粥的香氣終於漫過老槐樹的枝椏,引得路過的街坊都忍不住駐足。張阿姨拿著粗瓷碗,先給病房的孩子盛了滿滿一碗,銀魚浮在粥麵,麥粒泛著油光,剛遞過去,碗沿就凝起層極淡的光霧。
孩子小口喝著粥,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光:“比魚粥還香!”話音剛落,他懷裡那片快褪儘光的麥葉突然飄起來,落在粥碗上空,化作點點金光融進粥裡。李醫生笑著說:“這孩子今早複查,指標又好了些,這粥可是真‘養人’。”
瘦小男孩捧著碗,蹲在石桌旁,邊喝邊往畫紙上添筆畫——他給陶碗旁的小人都加上了捧著粥碗的模樣,筆尖劃過紙麵時,竟沾著點粥香裡的微光,讓畫裡的笑臉更鮮活了。幼兒園的孩子們圍坐在小凳上,曾沉默的小男孩端著碗,主動分給身邊的小夥伴:“你們聽,粥裡有麥子唱歌的聲音。”
加班姑娘喝著粥,指尖輕輕敲著石桌,跟著之前的調子哼起詩行。她剛哼兩句,石桌突然輕輕震動,桌麵紋路裡的金光順著指尖爬上來,與她筆記本上的詩行呼應,竟讓零散的調子連成了完整的歌謠。漁排阿叔聽得興起,也跟著哼唱,雄渾的嗓音混著海風的氣息,讓歌謠多了幾分遼闊。
小安端著碗,走到老槐樹下,指尖撫過樹皮。她能清晰感覺到,粥香裡的微光正順著樹根往下鑽,與土壤裡的根係緊緊相擁。這些根係帶著粥的暖意,往社區的各個角落蔓延:鑽進張阿姨家的菜窖,讓剛收的蘿卜更清甜;纏上豆腐老伯的磨盤,讓明早的豆漿更香濃;順著街道延伸,往寫字樓的方向、醫院的方向、海邊的方向,把這碗粥的溫度,送進每一個與這片土地相連的日常裡。
夕陽西下時,石桌上的碗都空了,隻剩陶碗裡還盛著些粥底,泛著淡淡的金光。小安把陶碗收進竹籃,發現碗底竟印著個小小的根係圖案——那是所有人與這片土地相連的印記,也是“都市歸田園”最溫暖的注腳。
暮色漸濃,街坊們收拾著碗筷,陶碗裡的最後一點粥底被瘦小男孩小心刮乾淨。他把空碗遞給小安時,碗底的根係圖案突然亮了亮,在男孩掌心印下個小小的麥芒印記。“以後我要種更多麥子,煮更多粥!”男孩攥著拳頭,眼裡閃著光。
幼兒園保育員牽著孩子們往回走,曾沉默的小男孩頻頻回頭,手裡攥著片新摘的槐樹葉——樹葉上沾著粥香的微光,他要帶回去夾在插畫課本裡,和畫中的麥浪作伴。漁排阿叔扛起魚簍,銀魚鱗片的光與陶碗的餘光交疊,他笑著說:“下次捕到鮮魚,還來煮魚麥粥!”
小安提著竹籃往家走,路過菜市場時,攤主老遠就招呼:“小安姑娘,明早來拿新摘的青菜!”她剛點頭,就見攤位上的青菜葉輕輕晃動,菜根纏著的光絲與竹籃裡陶碗的根係圖案呼應,像是在提前約定下次的相聚。
回到陽台,小安把陶碗放在菜盆旁。月光灑下時,碗底的根係圖案與土壤裡的根須連在一起,麥稈、豌豆藤、青菜的根須順著圖案輕輕擺動,像是在跳一支無聲的舞。她忽然明白,這粥香不是消散了,而是順著根係鑽進了土地,藏進了種子裡,等下次春風起時,又會帶著新的綠意與約定,在都市的日常裡,長出新的溫暖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