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小院的菜苗在初夏陽光裡肆意瘋長,鮮嫩的葉片被鍍上金輝,每天都有街坊挎著菜籃,滿心期待地來采摘最新鮮的蔬菜。
清晨,小安剛給番茄苗搭好嶄新支架,就瞧見院門口杵著幾個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,他們手裡緊緊攥著筆記本,眼神裡滿是好奇與拘謹,正探頭探腦地往裡瞧。
“請問……這裡是能學種菜的社區小院嗎?”領頭的姑娘怯生生地問,“我們是隔壁小區的,在網上看到,你們這兒不僅自己種了菜,還幫養老院、山裡的孩子種菜,所以也想跟著學學。”
小安瞬間笑開了花,熱情地把他們迎進來:“當然能!趕巧了,今天要給黃瓜藤摘心,你們來得正好,跟著學學正合適。”
年輕人剛放下包,王奶奶就端著一盤剛摘的小番茄走了過來,滿臉慈祥:“先嘗嘗鮮,這可是咱們自己種的,沒打農藥,保準甜!”李大爺也麻溜地搬來小凳子:“想學種菜彆著急,先聽聽這裡麵的門道,你們年輕人腦子活,學起來快,用不了多久就能出師。”
摘心教學從辨認藤蔓開始。李大爺指著黃瓜藤頂端的嫩芽,耐心講解:“這頂端的芽叫‘頂芽’,把它掐掉,養分就能分給側枝,這樣結的黃瓜才多。掐的時候得留兩片葉子,可彆傷著主乾。”說著,他就示範著掐下一個頂芽,遞給旁邊的年輕人。
年輕人紛紛學著李大爺的樣子,小心翼翼地掐芽,可還是有個小夥子手一抖,不小心把葉子也掐掉了。李大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:“沒事,剛開始都這樣,下次看準了再下手,菜苗皮實得很。”
另一邊,王奶奶帶著姑娘們給番茄苗綁藤蔓:“番茄藤長到半米高就得綁,用軟繩子輕輕係在竹竿上,彆勒太緊,不然會影響生長。你們看這株,藤蔓長得歪了,綁的時候得慢慢扶直。”
張阿姨也湊過來,教大家辨認青菜的病蟲害:“葉子上有小洞,十有八九是菜青蟲,彆用農藥,撒點草木灰就行;要是葉子發黃,那就是缺水了,得趕緊澆水,但中午不能澆,容易燒根。”
一上午忙忙碌碌,年輕人都學得像模像樣。領頭的姑娘看著自己綁好的番茄藤,興奮得眼睛都亮了:“原來種菜有這麼多講究!以前總覺得買現成的方便,現在才覺得自己種的才有意思。”
小安趁機提議:“我們打算在社區辦個‘菜苗培訓班’,每周教大家種菜技巧,還會分些菜苗給大家種,你們要是感興趣,隨時來。”
年輕人立刻使勁點頭答應,還主動要了“雲種菜”的群二維碼:“我們也要跟著山裡的孩子一起種,等菜熟了,也寄點給他們嘗嘗!”
沒過幾天,“菜苗培訓班”正式開課了。小院裡擠滿了來學習的街坊,有充滿朝氣的年輕人,有帶著孩子的家長,還有精神矍鑠的退休老人。李大爺負責教農具使用和搭架,王奶奶教育苗和綁藤蔓,張阿姨教蔬菜烹飪,小安則負責記錄和分享山裡菜苗的長勢。
有位帶著孩子來的媽媽,跟著學了兩周後,特意來給小安送了張畫:“我家孩子以前不愛吃蔬菜,現在跟著種小油菜,每天都要去看看,吃飯時也主動吃青菜了,說這是自己種的,得吃完。”
小安把畫貼在“菜苗畫廊”裡,看著滿院忙碌又充滿活力的身影,又想起養老院老人們照料菜苗時專注的模樣,還有山裡孩子們寫的充滿童趣的菜苗日記。她忽然心頭一暖,“都市歸田園,我種的菜能救命”,這“救命”的力量,正通過菜苗不斷傳遞——它讓年輕人找回生活的樂趣,讓孩子愛上蔬菜,讓老人重拾往日的手藝。這些小小的菜苗,就像一個個“種子老師”,帶著泥土的智慧,在都市裡播撒下熱愛生活的種子,讓更多人在種植與收獲中,感受到生活最樸素的美好與希望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