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菜苗培訓班”開課半個月,社區裡不少街坊都成功種上了菜。隔壁單元的小陳在陽台整整齊齊擺了三盆番茄苗,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拍照發群裡“打卡”;三樓的劉姐把窗台精心改造成“迷你菜園”,裡麵種著綠油油的小油菜和散發著清香的香菜;就連之前總嘟囔“不會種”的年輕夫妻,也跟著李大爺種活了一畦黃瓜,看著藤蔓爬滿支架,成就感滿滿。
這天清晨,小安剛到小院,就看見小陳拎著個竹籃風風火火地跑過來,籃子裡裝著幾根紅彤彤、像小燈籠似的番茄:“小安姐!我種的番茄熟了,第一茬,先給小院的街坊們嘗嘗鮮!”話音剛落,劉姐也提著塑料袋趕來,裡麵是剛摘的鮮嫩香菜和小油菜:“我這菜長得嫩,中午給大家做涼拌菜!”
街坊們一聽都樂了,王奶奶利落地搬來小桌子,張阿姨趕緊回家拿了醬油、醋和香油,李大爺則麻溜地架起小煤爐,準備燒水煮麵。小安乾脆在“雲種菜”群裡發了消息:“今天中午小院辦‘菜苗嘗鮮會’,種上菜的街坊都來露一手,沒種的也來嘗嘗鮮!”
消息剛發出去,小院瞬間就熱鬨起來。種了黃瓜的年輕夫妻抱來剛摘的黃瓜,切成均勻的長條泡在涼水裡;帶著孩子種菜的媽媽端來香氣撲鼻的炒青菜雞蛋;連養老院的張院長都帶著兩位老人趕來,手裡拎著院裡種的小番茄:“老人們聽說要嘗鮮,特意讓我帶點過來,說也沾沾這菜苗的喜氣。”
李大爺煮了一大鍋熱氣騰騰的麵條,張阿姨則把街坊們帶來的蔬菜變著花樣做成澆頭:爽口的涼拌黃瓜、翠綠的清炒油菜、酸甜的番茄炒蛋,還有撒了香菜的鮮美豆腐湯。大家圍著小桌子坐下來,筷子剛碰到菜,就忍不住嘖嘖誇讚:“這番茄真甜,比買的好吃多了!”“這青菜嫩得能掐出水,入口就化!”
小陳吃得眉開眼笑:“以前覺得種菜麻煩,現在才知道,自己種的菜吃著就是香!下次我要跟著王奶奶學種茄子,秋天也來給大家添個菜。”劉姐也不停點頭:“我打算把陽台的菜再種密點,下次嘗鮮會,我做個香菜拌豆腐!”
正吃著,小安的手機響了,是蘇晴發來的視頻。鏡頭裡,山裡的孩子們圍著剛摘的青菜,小宇舉著顆番茄,笑得露出豁牙:“小安姐,我們種的番茄也熟了!蘇老師說,這是和社區街坊們一起種的‘結親菜’,等我們吃完,就寄點給你們嘗嘗!”
小安把手機架在桌上,讓兩邊的人對著鏡頭打招呼。孩子們看到小院裡熱鬨的場景,都興奮地使勁揮手:“爺爺奶奶好!哥哥姐姐好!”街坊們也笑著回應:“山裡的孩子們好!等你們的番茄寄來,咱們一起吃!”
視頻掛斷後,王奶奶摸著手裡的番茄,感慨萬千:“這菜苗真是好東西,不僅讓咱們吃上了新鮮菜,還把鄰裡都聚到一塊兒了。以前住對門都不怎麼說話,現在因為種菜,天天都能見麵聊天。”
李大爺也深表讚同:“可不是嘛!以前年輕人總說沒時間,現在為了看菜苗,下班就往小院跑,鄰裡關係都熱絡多了。”
小安望著滿桌的菜和大家洋溢著幸福的笑臉,又想起養老院老人們照料菜苗時那股認真勁兒,忽然領悟到,“都市歸田園,我種的菜能救命”,這“救命”救的是都市裡漸漸疏遠的鄰裡情——菜苗像一根溫柔的紐帶,把互不相識的人緊密連在一起,把冷清的社區變得熱鬨,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蔬菜,不僅填飽了肚子,更像一股暖流,溫暖了人心,讓都市裡的人們,重新找回了鄰裡間最質樸、最珍貴的情誼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