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海豐收節”的餘溫還未完全褪去,社區小院又迎來了新的熱鬨。這天,小院門口停了幾輛大巴車,下來一群膚色各異、背著相機和筆記本的人,他們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農業愛好者和媒體記者,聽聞“都市歸田園,我種的菜能救命”的故事後,特意趕來探訪。
小安和街坊們有些意外,但很快熱情地迎了上去。李大爺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,指著菜地裡的番茄藤介紹:“這是咱自己育的苗,結的果子,城裡、山裡的孩子都愛吃。”外國友人好奇地湊上前,輕輕觸摸番茄的葉片,還有人拿出小本子,認真記錄著。
一位來自法國的農業專家皮埃爾,看著育苗區裡整齊的菜苗和旁邊的種植指南,不禁讚歎:“你們的育苗方法很科學,而且這種城鄉聯動、愛心傳遞的模式,太有意義了,在我們國家都很少見。”他還拿出自己帶來的法國香草種子,“這是我們那邊的香草,希望能和你們的菜苗一起,在這片田園裡生長。”
媒體記者們更是忙個不停,攝像機、話筒對準了小院裡的每一處。他們采訪李大爺育苗的經驗,拍攝王奶奶給菜苗施肥的場景,還跟著小安看她給蘇晴發菜苗成長視頻。當得知這些菜苗不僅改善了山裡孩子的飲食,還讓城市裡的人找回了田園的寧靜與溫情時,記者們都深受觸動。
小張作為寫字樓員工代表,也跟外國友人們分享了參與菜苗認養的感受:“每天看著菜苗長大,和山裡的孩子通過視頻交流種植心得,感覺工作的壓力都減輕了,心裡特彆踏實。”外國友人們紛紛點頭,有位外國記者感慨道:“在快節奏的都市裡,能有這樣一片田園,能通過種菜連接人與人,真的很治愈。”
小安帶著大家參觀“菜苗畫廊”,當看到山裡孩子畫的菜苗藤蔓連成愛心的畫時,一位美國記者眼眶濕潤了:“這不僅僅是菜苗,更是愛和希望的傳遞,是跨越了距離和文化的聯結。”
交流中,外國友人們還提出了不少合作想法。皮埃爾表示,回去後會在自己的農場嘗試類似的城鄉互動種植模式;日本記者則希望能把“都市歸田園”的故事報道回去,讓更多人了解。還有人提議,以後可以開展跨國的“菜苗結對”,讓不同國家的孩子也能參與進來。
送走外國友人後,小安和街坊們都很激動。李大爺樂嗬嗬地說:“咱這小院,種的菜不光能救命,還能引來外國朋友,把咱的故事傳到世界去。”王奶奶也笑著點頭:“隻要用心種,菜苗能結出的,可不隻是果實,還有人心的溫暖,世界的情誼。”
小安看著菜地裡那株剛種下的法國香草,在陽光下舒展著葉片,仿佛看到了更廣闊的田園圖景。“都市歸田園,我種的菜能救命”,如今,這救命的意義,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設想,它連接起的,是城市與鄉村,是中國與世界,是每一個渴望田園、渴望溫暖聯結的心靈,在這片小小的菜地裡,譜寫著越來越宏大、越來越溫暖的故事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