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“都市歸田園,我種的菜能救命”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不少對傳統農業技藝感興趣的年輕人也慕名來到社區小院。這天,小院裡來了幾個學農業科技的大學生,他們想跟著李大爺、王奶奶這些老手藝人,學習傳統的育苗、施肥、防蟲等技藝。
李大爺聽說後,樂得合不攏嘴,當即就帶著大學生們來到菜地。他拿起一把小鋤頭,邊給菜苗鬆土邊講解:“這鬆土可有講究,不能太深,也不能太淺,得剛好讓菜根能透氣,又不損傷根係。就像咱們做人,得把握好分寸,才能把事做好。”大學生們拿著筆記本,認真記錄,還時不時用手機拍下李大爺的動作。
王奶奶則展示起了傳統的草木灰施肥法。她把自己炒好的草木灰細細撒在菜苗根部,說:“這草木灰是個寶,天然的鉀肥,能讓菜苗莖稈粗壯,還能防蟲。以前條件不好,咱就靠這些老法子種菜,現在看來,還是很管用。”大學生們好奇地問這問那,王奶奶都耐心解答,還教他們怎麼辨彆草木灰的好壞。
張醫生也加入進來,結合現代的農業知識,給大學生們補充講解:“傳統技藝裡有很多智慧,但咱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、去優化。比如草木灰防蟲,是因為它呈堿性,能抑製一些害蟲的生長,這和現代的生物防治理念是相通的。”
寫字樓的員工們知道後,也饒有興致地參與進來。小陳跟著李大爺學捆番茄藤,一開始笨手笨腳,番茄藤不是捆得太鬆,就是把莖稈勒壞了。李大爺手把手教他:“捆藤得順著莖稈的生長方向,力度要適中,就像和人相處,要給對方空間,又得有適當的約束。”小陳慢慢掌握了技巧,看著自己捆好的番茄藤,成就感滿滿。
小安則組織大家開展了一場“傳統與現代農業技藝交流會”。大學生們帶來了他們學到的無土栽培、智能溫控育苗等技術資料,和李大爺、王奶奶的傳統技藝相互碰撞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,討論得十分熱烈。
有個大學生提出,能不能把傳統的草木灰施肥和現代的營養液施肥結合起來,既保留天然優勢,又能更精準地補充養分。李大爺聽了直點頭:“好主意!咱老法子也得跟著時代進步,這樣才能把菜種得更好,把咱的手藝傳得更遠。”
交流會後,大學生們決定留在小院,和街坊們、寫字樓員工一起,嘗試將傳統與現代農業技藝融合育苗、種植。他們還開通了一個“田園匠心”的短視頻賬號,記錄學習傳統技藝的過程,分享農業知識。
看著年輕人熱情高漲地學習、傳播傳統農業技藝,小安感慨萬千。這些菜苗,不僅是救命的希望,更是傳承的紐帶。“都市歸田園,我種的菜能救命”,救的還有即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心,讓它們在現代都市的田園裡,重新煥發生機,被更多人看見、學習,從而延續下去,滋養更多心靈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