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透過雲層,灑在社區小院的菜棚上,將昨夜暴雨留下的水珠折射成細碎的光。小安剛把濕透的雨衣晾在竹竿上,就見李大爺端著兩碗熱氣騰騰的玉米粥走過來,粥碗邊還擺著兩個剛蒸好的紅薯。
“快趁熱吃,折騰了一晚上,身子骨得補補。”李大爺把粥碗遞過去,目光落在菜地裡,“今早我去看了,薄荷和紫蘇雖然摘了不少,好在根沒傷著,過陣子又能冒新芽。”
小安接過粥碗,剛喝了一口,手機就響了——是蘇晴發來的視頻通話。鏡頭裡,王嬸抱著氣色好轉的孩子,身後站著村裡的老支書和幾個後生。“小安,娃醒了!醫生說再觀察兩天就能出院,真是太謝謝你們了!”王嬸說著,把孩子往鏡頭前湊了湊,小家夥眨著大眼睛,手裡還攥著一片沒蔫的紫蘇葉。
老支書接過手機,聲音帶著笑意:“我們今早開了個會,想著跟你們商量個事。村裡閒置的那片坡地,我們想種上薄荷、紫蘇和養心菜,你們城裡人種菜有經驗,能不能多來給我們指導指導?”他頓了頓,又補充道,“等菜長好了,咱們一半留著自己用,一半給社區的老人送過來,就當是給孩子們的‘救命菜’報恩了!”
小安轉頭看向李大爺和圍過來的誌願者,大家眼裡都閃著光。“這主意好!”張醫生正好走過來,聽到這話接了話茬,“我可以整理份藥材種植手冊,標注清楚采收時間和用法,咱們城鄉聯手,把這些‘救命菜’種得更旺!”
掛了電話,小院裡頓時熱鬨起來。誌願者們圍著菜棚商量規劃,有的說要把菜種分給村裡,有的說要設計種植日曆,還有人提議搞個“城鄉種菜交流群”,隨時分享種植技巧。老吳拍了拍胸脯:“以後村裡需要運菜苗、送工具,儘管喊我,我這貨車隨叫隨到!”
午後,小安和李大爺帶著精心挑選的菜種,坐上老吳的貨車往村裡趕。車剛到村口,就見村民們扛著鋤頭、提著水桶等在路邊,坡地上已經翻好了土,壟溝分得整整齊齊。“你們來得正好!”蘇晴遞過來兩副手套,“咱們現在就種,爭取趕在雨季結束前讓菜苗紮下根!”
大家分散在坡地上,小安教村民們分辨薄荷和紫蘇的幼苗,李大爺示範著如何間距播種,張醫生則在一旁記錄種植要點。村裡的孩子們也湊過來幫忙,小手小心翼翼地把菜種撒進土裡,再蓋上一層薄土,動作認真又專注。
夕陽西下時,最後一把菜種也播完了。村民們拉著小安他們坐在田埂上,遞來自家種的西瓜和花生。老支書看著綠油油的菜畦,感慨道:“以前總覺得城鄉隔著遠,現在種上這些菜,倒像是把咱們的心連在一塊田埂上了。”
小安望著天邊的晚霞,又想起昨夜暴雨裡的“救命菜”接力。原來“都市歸田園”從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幫扶,而是像菜苗與泥土一樣,彼此滋養,相互守護。當城裡的種植經驗遇上鄉村的土地,當應急的“救命菜”變成日常的守護,這片跨越城鄉的田地上,生長的不僅是蓬勃的蔬菜,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信任與羈絆,讓每個身處其中的人,都能在煙火氣裡,握住那份穩穩的安心。
回去的路上,貨車裡飄著淡淡的菜種清香。小安看著窗外掠過的田野,忽然期待起下次來村裡——那時坡地上的菜苗該冒出新芽,而城鄉之間的守護約定,也會像這些新苗一樣,在陽光雨露裡,長得愈發繁茂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