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剛過,社區小院的菜棚裡冒出了星星點點的綠——薄荷和紫蘇的幼苗頂著露珠,養心菜的嫩芽也從土裡鑽了出來。小安正蹲在菜畦邊給幼苗間苗,“城鄉種菜交流群”裡突然熱鬨起來,蘇晴發來一段視頻,鏡頭裡村裡的“守護菜田”已經翻好土,村民們舉著鋤頭,等著新一季的菜苗。
“小安姐,老支書說這周末請你們來村裡開‘菜苗課堂’,教教大家怎麼育苗、分株!”蘇晴的語音帶著春的活力,後麵跟著一連串村民點讚的表情。
周末一早,小安、李大爺和張醫生帶著育好的菜苗、育苗盤和肥料,坐上老吳的貨車往村裡趕。車還沒到村口,就見路邊插著彩色小旗,村民們牽著孩子,早早候在“守護菜田”的木牌下。“可算來了!”老支書迎上來,手裡攥著一張畫得密密麻麻的種植計劃,“我們想跟著你們學科學種菜,以後菜苗長得壯,不管是自己用還是送社區,都更踏實!”
“菜苗課堂”就設在菜田邊的空地上,李大爺先給大家演示育苗盤的用法:“先把營養土澆透,每個格子放兩粒種子,蓋土彆超過一厘米,這樣芽才冒得快!”他一邊說,一邊手把手教身邊的大嬸擺盤,孩子們圍在旁邊,小手裡捧著小鏟子,學得有模有樣。
小安則帶著村民們給菜田分壟:“薄荷喜濕但怕澇,壟要起得高些;紫蘇耐陰,種在菜田北邊正好;養心菜長得密,間距得留夠半尺,這樣通風好,不容易生病。”王嬸蹲在地裡,跟著小安的動作畫壟溝,時不時問兩句:“要是遇上倒春寒,菜苗凍著了咋辦?”
“這問題問得好!”張醫生接過話頭,從包裡掏出一遝彩色手冊,“這是《春季蔬菜護苗指南》,裡麵寫了防霜凍的法子,比如晚上給菜苗蓋塑料膜,白天掀開通風,還能撒點草木灰保暖。”他還特意指著手冊上的圖,教大家分辨菜苗的病蟲害,“發現葉子上有蚜蟲,用薄荷煮水噴灑,既環保又管用!”
老吳沒閒著,幫著把帶來的菜苗分到每戶村民手裡,還特意叮囑:“要是菜苗不夠,隨時給我打電話,我拉著育苗盤過來,咱們一起育!”
晌午時分,菜苗都種進了土裡,村民們挑著水桶給菜苗澆水,水珠落在嫩葉上,折射出細碎的光。老支書提議在菜田邊搭個“育苗小棚”,以後村裡自己育苗,既省成本,又能隨時給社區送菜苗。大家一拍即合,男人們扛著竹竿搭架子,女人們縫補塑料膜,孩子們則在旁邊幫忙遞釘子,熱鬨得像過節。
臨走時,村民們往貨車上裝了滿滿一筐剛挖的春筍和薺菜,蘇晴拉著小安的手說:“等菜苗長大了,我們先摘一茬新鮮的,給社區養老院的老人們送去,讓他們嘗嘗春天的味道!”
貨車駛回社區時,夕陽正灑在小院的菜棚上。小安看著車鬥裡的春筍,又想起村裡菜田邊忙碌的身影,忽然覺得,“都市歸田園”就像這春風裡的菜苗,在城鄉之間的土地上紮根、生長,不僅結出了能救命的蔬菜,更結出了彼此幫扶的情誼。當城裡的“菜苗課堂”走進鄉村,當鄉村的期盼化作地裡的新綠,這片跨越城鄉的田地上,生長的不僅是蓬勃的希望,更是藏在煙火氣裡最長久的守護——無論春秋冬夏,無論都市鄉村,隻要需要,那帶著泥土清香的“守護”,總會準時抵達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