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雪簌簌落在社區小院的菜棚頂,小安正和誌願者們給菜棚加固保溫層,手機突然在口袋裡震動——是“城鄉菜藥互助群”的緊急消息,蘇晴發來一段語音,帶著明顯的焦急:“小安姐,山裡雪下得太大,村口的路被積雪封了!村衛生室的感冒衝劑不多了,好幾個老人和孩子都凍得發燒,薄荷和紫蘇乾也快用完了!”
小安心裡一沉,轉頭看向李大爺:“儲藏室裡的菜藥還夠嗎?”李大爺立刻點頭:“之前曬乾的薄荷、紫蘇和養心菜乾都存著呢,還有張醫生配的‘防風寒菜藥包’,足夠村裡應急!”張醫生接過話:“我再寫幾份針對兒童發熱的用法,用紫蘇煮水泡腳能緩解症狀,搭配養心菜粥還能補體力。”
老吳一聽情況,抄起車鑰匙就往貨車那邊走:“我這就去裝防滑鏈,雪再大也得把藥送過去!”誌願者們也紛紛行動,有的往保溫箱裡裝菜藥,有的把用法說明整理成大字版,還有人特意煮了薑茶,裝在保溫杯裡讓老吳路上喝。
出發前,小安突然想起社區裡的防滑沙——山裡的路結了冰肯定難走,她趕緊喊來幾個誌願者,把倉庫裡的防滑沙搬上貨車。“村裡的路陡,撒上沙能防滑,你們也能安全些!”小安一邊幫老吳係緊安全帶,一邊叮囑。
貨車頂著風雪往山裡開,小安通過群裡的共享位置實時關注行程。群裡漸漸熱鬨起來,社區的居民們聽說村裡的情況,紛紛留言:“我家有多餘的暖寶寶,讓老吳捎過去!”“我爸是老中醫,有治風寒的土方子,我整理好發群裡!”村裡的村民們也傳來消息:“我們正組織人掃雪,爭取把村口的路清出一條道!”
兩個多小時後,老吳發來消息:“快到村口了,村民們在路邊掃雪,還舉著燈籠指路!”小安懸著的心終於放下,趕緊把消息轉發到群裡,居民們紛紛回複“平安就好”。
沒過多久,蘇晴發來視頻——鏡頭裡,老吳正和村民們卸保溫箱,王嬸抱著一摞暖寶寶,給在場的老人和孩子分發;張醫生的用法說明被貼在村衛生室的牆上,幾個村民正照著說明煮菜藥;孩子們圍著暖寶寶,小臉上滿是歡喜。“多虧了你們送的菜藥和暖寶寶,老人們的燒已經退下去些了!”蘇晴的聲音帶著暖意,背景裡傳來老人的感謝聲。
這件事讓小安和大家意識到,光靠臨時送藥不夠,得建個“城鄉菜藥互助網”。當天晚上,群裡就開了線上會議,敲定了互助網的細則:
1.社區和村裡分彆設立“菜藥儲備點”,每月清點庫存,確保薄荷、紫蘇等應急菜藥充足。
2.組建“應急配送隊”,由老吳和村裡的後生們組成,遇到雨雪天氣或緊急情況,第一時間配送菜藥。
3.開通“菜藥谘詢熱線”,由張醫生和村裡的赤腳醫生輪流值班,解答大家的用法疑問。
4.每季度更新《菜藥應急手冊》,根據季節變化補充用法,比如夏天加防暑配方,冬天添禦寒妙招。
老支書在會上特意說:“咱們這互助網,不是一方幫另一方,是互相守護!城裡需要新鮮菜,村裡隨時送;村裡需要菜藥,城裡馬上運,咱們就是一家人!”李大爺也跟著說:“等開春了,咱們再一起種些耐寒的菜,冬天也能有新鮮菜藥,讓互助網更紮實!”
雪漸漸停了,月光透過窗戶灑在桌上,小安看著群裡大家的留言,心裡暖暖的。從暴雨夜的“救命菜”接力,到寒冬裡的“菜藥互助網”,“都市歸田園”早已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,而是紮根在城鄉土地上的守護承諾。那些長在土裡的蔬菜,不僅能在危急時刻救命,更能在尋常日子裡暖心,把都市與田園緊緊連在一起,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,都能在需要時,握住那份來自彼此的、帶著菜香的溫暖守護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