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雪消融的清晨,社區小院的菜棚前聚滿了人。小安剛把“城鄉菜藥互助網”的木質標牌釘在門框上,李大爺就扛著一捆沾著泥土的菜苗走過來:“小安,這是我育的耐寒薄荷和紫蘇苗,咱們得找塊地好好種,往後應急就不用總靠存貨了!”
張醫生蹲下身翻看菜苗,指尖碰了碰嫩綠的葉片:“這些品種確實適合冬春生長,但得選背風向陽的地塊,再配些腐熟的有機肥,長勢才穩。”村民蘇晴也通過群視頻湊過來:“村裡後山有片荒地,去年翻耕過,用來當‘菜藥試驗田’正好!”
一呼百應的勁頭又上來了。老吳開著貨車拉來農具,誌願者們搬出自家的花鏟、水桶,社區裡的孩子們也拎著小竹籃,跟著大人往菜棚後的空地支棱起圍欄。村裡的後生們更利索,視頻那頭已經扛著鋤頭清理後山荒地,老支書還特意叮囑:“把地分成小塊,標上菜藥名字,城裡朋友過來也能認清楚!”
晌午的太陽曬得人暖洋洋,小安正和李大爺給菜苗蓋保溫膜,手機突然響了——是社區獨居的趙奶奶:“小安啊,我這兩天總咳嗽,想起張醫生說的紫蘇葉煮水,可家裡沒存貨了……”
小安心裡一動,轉頭對誌願者小林說:“你去儲藏室拿包乾紫蘇,再裝些剛曬的養心菜乾,給趙奶奶送過去。”又對著群裡喊:“誰家需要常備菜藥的,跟我說一聲,咱們按戶登記,定期補充!”
消息剛發出去,群裡就接連彈出留言:“我家孩子總感冒,要份紫蘇和薄荷!”“我媽有風濕,之前張醫生說養心菜煮水有用,給我留些!”張醫生趁機補充:“每種菜藥都寫了用法和用量,我整理成卡片,和菜藥一起送上門!”
送菜藥的間隙,試驗田那邊傳來好消息——村裡的荒地已經整好了,還特意留了幾壟種社區居民喜歡的小番茄和黃瓜。“等春播的時候,咱們城鄉一起種!”老支書在視頻裡揮著鋤頭,身後的村民們跟著喊:“到時候城裡朋友來村裡教我們種反季菜,我們教你們認野菜!”
傍晚時分,小林從趙奶奶家回來,笑著說:“趙奶奶喝了紫蘇水,咳嗽好多了,還說要把家裡的空花盆拿來種薄荷呢!”小安看著試驗田裡整齊的菜苗,又翻著群裡的春播計劃表,突然覺得心裡格外踏實。
這時,李大爺拿著一張手繪的“菜藥地圖”走過來:“你看,這是社區和村裡的菜藥點,還有試驗田的位置,以後大家找起來方便!”地圖上,紅色的圓點標注著儲備點,綠色的線條連著城鄉的路,最底下還畫著兩片緊緊靠在一起的菜葉,旁邊寫著“共種共護”。
月光再次灑在小院裡,小安把“菜藥地圖”拍下來發到群裡,配文:“春播的種子已經備好,咱們一起把菜藥種進土裡,把守護寫在日子裡!”群裡瞬間熱鬨起來,村民們發來自家準備的菜種照片,社區居民們曬出翻地的工具,就連張醫生都發了個“比心”的表情:“我已經寫好了春播菜藥的養護手冊,等著和大家一起種出能救命、更能暖心的菜!”
夜風裡帶著泥土的清香,試驗田裡的菜苗在保溫膜下悄悄紮根。小安知道,這片小小的菜藥田,不僅連著城鄉的土地,更連著彼此的心意——從應急送藥到共種共護,“都市歸田園”的路上,那些長在土裡的希望,正帶著菜香,把每一份守護,都種成了看得見、摸得著的溫暖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