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漸濃,社區“菜藥共享倉”的燈還亮著。小安剛把新到的生薑、花椒分類歸位,手機就震動起來,是村裡蘇晴發來的語音,帶著幾分急切:“小安姐,村裡張大爺突發咳嗽,咳得睡不著覺,村衛生室的止咳菜藥不多了,您那兒還有存貨嗎?”
小安心裡一緊,立刻查看貨架——之前張醫生配的“紫蘇杏仁止咳包”還有大半箱,是用菜棚裡曬乾的紫蘇葉、杏仁和枇杷葉調配的,煮水喝能緩解風寒咳嗽。她趕緊裝了五包,又想起張大爺有老慢支,轉身拿了些新鮮的養心菜和生薑:“養心菜煮水喝能潤肺,生薑煮水可以驅寒,一起送過去!”
“我跟你去!”剛給共享倉做完清潔的老吳聽到動靜,拎起外套就往貨車那邊走,“夜裡山路滑,我開車穩當!”兩人剛要出發,社區的周阿姨提著一兜剛蒸好的山藥糕追了過來:“張大爺愛吃甜的,這山藥糕養脾胃,你們順便捎過去!”
貨車駛離社區時,小安在“城鄉菜藥互助群”裡說了張大爺的情況。群裡瞬間熱鬨起來,社區的劉叔留言:“我把《冬日菜藥禦寒指南》裡的止咳偏方整理出來,發群裡讓蘇晴照著做!”村裡的老支書也很快回複:“我已經讓後生去張大爺家燒熱水了,就等藥包到!”
山路彎彎,車燈劃破夜色,車輪碾過結著薄霜的路麵,發出輕微的“咯吱”聲。小安握著手機,盯著群裡的消息——蘇晴已經到了張大爺家,正給老人添衣服;村裡的赤腳醫生也趕了過去,在幫張大爺量體溫。
一個小時後,貨車終於到了村口。老支書和幾個村民早已在路邊等候,接過藥包和山藥糕就往張大爺家跑。小安和老吳跟著走進屋,屋裡飄著淡淡的柴火味,張大爺躺在床上,捂著胸口不停咳嗽,臉色有些蒼白。
“大爺,您彆急,這藥包煮水喝了就管用!”蘇晴立刻燒起熱水,把“紫蘇杏仁止咳包”放進鍋裡。小安則坐在床邊,給張大爺遞上一杯溫水:“大爺,先喝口水潤潤喉嚨,等藥煮好了趁熱喝!”
老吳沒閒著,幫著把新鮮的養心菜和生薑放進廚房,又給張大爺蓋上周阿姨捎來的厚毛毯:“這毛毯是用新棉花做的,暖和得很!”張大爺咳嗽著點點頭,眼裡滿是感激:“麻煩你們大半夜跑一趟,真是……太謝謝了!”
不一會兒,藥水煮好了,紫蘇和杏仁的香氣彌漫開來。蘇晴小心翼翼地把藥汁倒進碗裡,放涼些後遞給張大爺。張大爺喝了一口,眉頭漸漸舒展:“這藥不苦,還有點清甜味兒!”喝完整碗藥汁,他咳嗽的頻率明顯低了些。
赤腳醫生給張大爺把完脈,鬆了口氣說:“多虧藥送得及時,風寒沒入肺。除了喝這止咳藥,每天用養心菜煮水喝,再配上山藥糕補脾胃,不出三天就能好轉!”老支書立刻接過話:“我讓村裡的後生每天給張大爺送熱水,蘇晴負責煮藥熬粥,保證把大爺照顧好!”
社區居民們通過視頻看到張大爺的情況,都放下心來。劉叔把整理好的止咳偏方發在群裡:“紫蘇葉加蜂蜜泡水,適合輕症咳嗽;枇杷葉煮水時加兩顆冰糖,小孩也能喝!”周阿姨則說:“等張大爺好利索,我教他用紫蘇葉做枕頭,安神又止咳,冬天用正好!”
當天深夜,蘇晴發來好消息:“張大爺不怎麼咳嗽了,已經睡著了,身上蓋著厚毛毯,睡得可香呢!”視頻裡,張大爺躺在床上,呼吸平穩,床頭放著溫好的養心菜水和沒吃完的山藥糕。老支書對著鏡頭笑著說:“這菜藥不僅能治病,還連著城裡人的心意,再冷的天,心裡也熱乎乎的!”
貨車往回開時,天邊泛起了魚肚白。小安望著窗外漸漸亮起來的山野,心裡滿是感慨——這些長在田間地頭的菜藥,從春日的嫩芽到秋日的乾貨,不僅能在危急時刻解燃眉之急,更成了城鄉之間傳遞溫暖的紐帶。“都市歸田園”,從來不是簡單的種菜製藥,而是把田園的饋贈化作守護的力量,讓每一份牽掛都有著落,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都能被溫暖相擁。
回到社區時,“菜藥共享倉”門口已經圍了不少居民。大家七嘴八舌地問著張大爺的情況,小安一一回應後,笑著說:“咱們得把菜藥的種類再豐富些,不光能治病,還能做成點心、枕頭,讓大家冬天過得更舒心!”眾人紛紛點頭,劉叔更是擼起袖子:“我這就去整理《菜藥食療大全》,把山藥糕、紫蘇餅的做法都寫進去,咱們一起學!”
陽光透過薄霧灑在菜棚上,新栽的養心菜冒出嫩綠的芽尖。小安知道,這個冬天,因為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菜藥,因為這份跨越城鄉的互助,一定會格外溫暖。而“都市歸田園”的故事,也會在這些平凡又暖心的日常裡,繼續書寫下去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