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初雪過後,社區的菜藥園披上了薄薄的白霜。小安一早來到菜園,剛蹲下身給薄荷苗蓋防寒膜,就聽見身後傳來熟悉的三輪車聲——老吳載著滿滿一車東西,車鬥裡堆著用麻袋裹得嚴嚴實實的菜藥,還有幾個紮著羊角辮的村裡孩子。“小安,村裡菜棚的菜藥收了,我給你們送點來!”老吳跳下車,解開麻袋,裡麵是帶著泥土清香的新鮮板藍根、紫蘇葉,還有一捆捆曬乾的金銀花。虎子從車上蹦下來,手裡舉著個小竹籃:“小安姐,這是我和小夥伴們摘的養心菜,奶奶說冬天吃最補!”
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圍上來,有的捧著曬乾的艾草,有的拎著裝著陳皮的布包。“我們聽說隔壁小區也要建共享倉,特意來幫忙送菜藥!”一個紮著紅圍巾的小姑娘說。小安心裡一暖,連忙招呼大家把菜藥搬進共享倉,又燒了壺生薑陳皮水,給孩子們每人倒了一杯。
正忙著分類擺放菜藥,隔壁小區的居委會主任李姐帶著幾個人來了。“可把你們盼來了!”李姐拉著小安的手,指著身後的人,“這是我們小區的居民,特意來學怎麼建共享倉、種上菜藥。”
張醫生恰好從村裡趕來,見狀主動拿起一把板藍根:“要種好菜藥,先得選對地方。板藍根喜陰,得種在通風的半陰處;紫蘇愛陽光,得選光照足的地塊。”他一邊說,一邊從包裡掏出《菜藥種植手冊》,分給來學習的居民,“這裡麵寫了每種菜藥的種植時間、澆水頻率,還有常見病蟲害防治,照著做準沒錯。”
老吳則帶著大家去看社區的菜藥園,指著蓋著防寒膜的薄荷苗說:“冬天冷,菜苗得保暖,用這種透明膜蓋上,既能擋霜,又能讓陽光照進來。等開春了,再把膜掀開,施點有機肥,菜藥長得可快了!”
李姐拿起手機,對著菜園裡的菜藥和牆上的應急清單拍個不停:“回去我就把空地清理出來,按你們的方法種上菜藥,再建個共享倉,讓我們小區的人也用上這些‘救命菜’!”
中午,社區活動室裡飄著陣陣菜藥香。小安和周阿姨帶著孩子們,用送來的新鮮菜藥做美食——養心菜雞蛋餅、紫蘇拌豆腐、金銀花蜜茶,擺了滿滿一桌子。虎子捧著剛做好的養心菜雞蛋餅,遞到老吳嘴邊:“吳爺爺,你嘗嘗,這是用我種的養心菜做的!”老吳咬了一口,笑著點頭:“真香!比城裡的餐館做的還好吃!”
李姐嘗了一口紫蘇拌豆腐,眼睛一亮:“原來菜藥還能這麼吃!既能治病,又能當菜,真是一舉兩得!”小安趁機拿出紙筆:“我把這些菜藥食譜寫下來,你們帶回小區,讓大家都試試,既健康又美味。”
下午,大家一起幫隔壁小區的人挑選菜藥種子。虎子蹲在地上,把紫蘇籽和板藍根籽分開,一邊分一邊說:“這個是紫蘇籽,種出來的葉子能擦身降溫;這個是板藍根籽,煮水喝能治嗓子疼,你們可彆弄混啦!”孩子們也跟著幫忙,把種子裝進小紙袋,寫上菜藥的名字和用法。
臨走時,李姐拎著裝滿種子和手冊的袋子,緊緊握著小安的手:“太感謝你們了!等我們小區的菜藥園建好了,一定請你們來做客!”老吳笑著說:“以後咱們就是‘菜藥互助鄰居’了,誰家菜藥不夠了,互相送點,再也不怕應急的時候沒轍!”
夕陽西下,小安送虎子他們回村。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,虎子趴在車窗邊,指著遠處的菜棚說:“小安姐,等明年春天,我們村裡的菜藥會長得更好,到時候給你們送更多!”小安點點頭,看著窗外漸漸模糊的菜棚,心裡滿是感慨——從冬夜急診的緊急救援,到如今菜藥在城鄉之間傳遞,這些不起眼的菜藥,不僅救了急,更連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。
回到社區,小安把隔壁小區送來的感謝卡片貼在共享倉的牆上,旁邊是虎子畫的菜藥園。她看著架子上整齊的菜藥,想起書名《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》,忽然明白,“救命”不隻是生理上的救治,更是心靈上的慰藉——當菜藥從田園走進都市,傳遞的不僅是健康,更是一份份牽掛與守護,讓這個冬天,因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溫暖,變得格外動人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