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冬的第一場冷雨剛過,社區菜藥園的竹架上就掛滿了白霜,唯有牆角幾叢晚播的馬齒莧還帶著點淺綠,卻也裹著一層薄薄的冰晶。小安正和林爺爺一起把曬乾的馬齒莧打包,手機突然震動起來,是希望小學校長發來的語音,聲音裡帶著點焦急:“小安啊,山裡降溫太快,好幾個孩子鬨咳嗽,村裡的衛生室缺止咳的藥,我突然想起你們之前說馬齒莧泡蜂蜜能潤喉,能不能……”
話沒說完,小安就立刻應下來:“校長您彆急!我們這還有不少蜜漬馬齒莧和曬乾的,我馬上組織人打包,今天就寄過去!”掛了電話,她轉身就往社區公告欄跑,剛貼出“為山裡孩子籌寄‘潤喉菜藥’”的通知,居民們就陸續圍了過來。
張阿姨第一個拎著袋子趕來,裡麵裝著剛熬好的馬齒莧蜂蜜膏:“我淩晨就起來熬了,加了點梨汁,更潤喉,孩子們直接用溫水衝就能喝!”李叔也扛著一筐曬乾的馬齒莧趕過來,每一束都用防潮紙包得嚴嚴實實:“我這都是挑最嫩的曬的,煮水喝止咳,還能和生薑一起煮,驅寒!”
就連平時很少出門的獨居老人劉奶奶,也拄著拐杖,顫巍巍地拎來一個鐵皮盒:“這裡麵是我去年醃的馬齒莧鹹菜,孩子咳嗽沒胃口,配粥吃能開開胃,彆嫌棄啊!”小安接過鐵皮盒,觸手還帶著劉奶奶手心的溫度,眼眶一下子熱了。
大家忙活了一上午,打包好的包裹堆了滿滿一屋子——蜜漬罐、乾貨包、鹹菜壇,還有居民們特意給孩子買的暖手寶和圍巾。林爺爺蹲在地上,仔細地在每個包裹上貼紙條,上麵寫著用法:“馬齒莧蜂蜜膏,每日兩次,每次一勺”“乾馬齒莧煮水,加兩顆紅棗更溫和”,一筆一劃都寫得格外認真。
快遞員來取件時,看著堆成小山的包裹,忍不住感歎:“你們這哪是寄菜啊,是寄心意呢!”小安笑著點頭:“山裡的孩子還等著呢,麻煩您儘快送到!”快遞車剛開走,樂樂就發來視頻,鏡頭裡孩子們正圍著空蕩蕩的菜窖,小虎舉著手機喊:“小安姐姐,我們把菜窖打掃乾淨了,就等你們的包裹啦!”
三天後,校長發來一段視頻:清晨的教室裡,孩子們正捧著杯子,喝著淺琥珀色的馬齒莧蜂蜜水,樂樂站在講台上,像個小老師一樣叮囑:“慢點喝,彆燙著!喝完把杯子洗乾淨,下午我們還要用馬齒莧煮水給王奶奶喝呢!”原來村裡的王奶奶也犯了咳嗽,孩子們特意留了些馬齒莧,學著社區的樣子煮水送過去。
小安把視頻發到社區群裡,居民們都忍不住點讚。劉奶奶看著視頻裡喝得香甜的孩子,笑著抹了抹眼角:“這菜藥寄得值,不光治了病,還教孩子懂得心疼人。”李叔則在群裡提議:“咱們明年春天多育點馬齒莧苗,寄給山裡的孩子,讓他們種在學校旁邊,夏天就能自己采了!”
沒過多久,社區就收到了山裡寄來的回信——除了曬乾的野靈芝和山楂乾,還有孩子們親手畫的畫:畫麵上,社區的菜藥園和山裡的菜園連在一起,中間跑著送信的小鴿子,鴿子嘴裡叼著一束馬齒莧,旁邊寫著:“謝謝小安姐姐和爺爺奶奶,我們會好好種馬齒莧,明年寄更多給你們!”
小安把畫貼在活動室的牆上,看著窗外漸漸放晴的天空,心裡滿是暖意。她知道,這冬日裡的“菜藥速遞”,早已不是簡單的物資傳遞,而是把都市與山野的牽掛緊緊連在一起的紐帶,而這片菜藥園裡的故事,也會在這份牽掛裡,繼續溫暖地生長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