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時節的雨總是綿密,樂樂撐著油紙傘站在菜畦邊,看著雨滴落在“救命菜”的葉片上,滾成晶瑩的水珠。田裡的菜已經長到半尺高,葉片舒展著,透著水靈的綠,正是采摘的好時候——老陳的餐館上周就發來消息,說“救命菜”主題套餐賣得火爆,催著要新一批貨。
“樂樂,菜筐我給你搬來了!”小周的聲音從雨幕裡傳來,他穿著雨衣,身後跟著兩個農戶,每人都扛著裝滿空筐的扁擔。這陣子鄰縣的“救命菜”也到了采收期,農戶們按樂樂教的方法分級采摘,把最鮮嫩的葉片留給餐館,稍老些的則用來醃鹹菜,一點都不浪費。
幾人鑽進雨棚,開始分工采收。樂樂教大家隻摘外層的葉片,留下菜心繼續生長:“這樣過半個月還能再收一茬,能多賺不少呢。”農戶李大叔一邊摘菜一邊笑:“要不是你,我們哪知道種這菜能這麼劃算?現在村裡好多人都想跟著種,連外村的都來問。”
正說著,樂樂的手機響了,是縣農業局的電話。對方說最近接到不少農戶谘詢“救命菜”種植技術,想邀請她去縣裡的農業培訓課當講師,給更多農戶分享經驗。“我一定去!”樂樂立刻答應,掛了電話跟小周說,“等這批菜送完,咱們就整理培訓資料,把育苗、種植、采收的要點都寫清楚。”
傍晚時分,采收的“救命菜”已經裝了滿滿五卡車。小周跟著貨車去城裡送菜,樂樂則撐著傘往快遞站走——她要給小林寄些新鮮的“救命菜”,還有新醃好的鹹菜。剛走到快遞站門口,就看見老張拿著一份報紙迎上來:“樂樂!你快看,你上報紙了!”
報紙的民生版上,登著樂樂和“救命菜”的照片,標題寫著《田園姑娘帶“救命菜”出圈,聯結城鄉暖人心》。文章裡寫了她給城裡送種子、幫農戶育苗、和餐館合作的故事,還提到了孩子們在陽台種菜的趣事。“早上有個省裡的電視台記者給我打電話,說想來采訪你呢!”老張笑著說。
樂樂接過報紙,指尖輕輕拂過照片,心裡又暖又亮。回到家時,王奶奶正坐在院裡擇菜,看見報紙就湊過來:“真好,咱們的‘救命菜’現在這麼多人知道了。”樂樂把報紙疊好放進“救命菜筆記”裡,忽然想起白天縣農業局的邀請,轉頭說:“奶奶,等我去縣裡講課,把‘救命菜’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,說不定以後咱們這能成‘救命菜’種植基地呢!”
夜裡,雨停了,月亮從雲裡鑽出來,灑在菜畦上。樂樂躺在床上,翻著手機裡農戶們發來的種植照片——有的菜畦裡搭起了新的保溫棚,有的農戶在給菜苗施肥,還有的曬出了剛賣菜賺的錢。她忽然覺得,這株小小的“救命菜”,早已不是簡單的作物,它像一條紐帶,把田園和都市、農戶和食客、老人和孩子都連在了一起。
睡前,她在“救命菜筆記”的空白頁上寫下:“清明采擷,采的是鮮嫩菜,也是豐收的盼頭;聲名遠播,傳的是種植術,更是溫暖的故事。”寫完,她把筆記本放在床頭,仿佛能聽見菜畦裡的“救命菜”在月光下悄悄生長,等著下一次采收,也等著新的故事發生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