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夏的風帶著燥熱掠過菜田時,樂樂正蹲在鄰縣的“救命菜”基地裡,手把手教農戶給菜苗搭遮陽網。遠處的田埂上,幾個戴著草帽的身影來回穿梭,是張村長帶著村裡的種植能手來“傳經送寶”——自從頭茬“救命菜”賣出好價錢,張村便主動成了鄰縣的“技術後盾”,這讓樂樂心裡滿是欣慰。
“遮陽網得離菜苗兩尺高,既能擋強光,又不耽誤通風。”樂樂邊說邊調整網繩,指尖被曬得發紅也不在意。旁邊的王大嬸拿著小本子記個不停,時不時抬頭問:“樂樂,這菜要是長得太密,要不要間苗啊?”沒等樂樂開口,張村長老遠就接了話:“要!太密了不透氣,容易生蟲,上次我們村就是間了苗,菜長得又大又嫩!”說著,他蹲下身,熟練地拔出幾棵弱小的菜苗,“你看,拔下來的小苗也彆浪費,洗淨了能涼拌,咱們山裡人過日子,就得精打細算。”
王大嬸聽得連連點頭,又指著田邊的蓄水池問:“這水夠澆到秋收不?萬一遇著乾旱咋整?”樂樂起身指向不遠處的山坡:“我們跟縣裡申請了節水灌溉項目,過幾天就來裝滴灌帶,到時候打開閥門就能澆地,又省水又省心。”話音剛落,老陳開著小貨車拉著肥料來了,車鬥裡除了有機肥,還有幾箱包裝精致的小瓶子。“這是城裡農科院朋友寄來的生物防蟲劑,”老陳搬下箱子,笑著說,“噴上這個,蟲子不敢來,菜還能賣個好價錢,咱們的‘救命菜’也能變成‘放心菜’!”
正說著,樂樂的手機響了,是城裡的社區主任打來的。“樂樂啊,你們基地的‘救命菜’在咱們社區太受歡迎了!上次團購的菜剛吃完,居民們又催著要訂,還有幾家餐館也想跟你們長期合作呢!”電話裡的聲音滿是急切,樂樂心裡一暖,連忙說:“您彆著急,鄰縣這茬菜再過半個月就能收割,到時候我讓老陳多送幾車過去,保證新鮮!”掛了電話,她跟圍過來的農戶們分享這個好消息,大家瞬間炸開了鍋,王大嬸激動地抓住樂樂的手:“真的?那咱們的菜就不愁賣了?以後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了?”樂樂用力點頭:“不僅不愁賣,咱們還能賣個好價錢,等賺了錢,咱們再把菜田擴大,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!”
接下來的半個月,樂樂和老陳忙得腳不沾地。白天在田裡指導農戶收割、打包,晚上則在燈下統計訂單、聯係運輸。鄰縣的農戶們也乾勁十足,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收割,沾滿泥土的臉上滿是笑容。收割那天,村裡的孩子們也來幫忙,小石頭拎著小籃子,把剛割下來的菜苗整齊地擺進筐裡,嘴裡還哼著自編的兒歌:“救命菜,綠油油,種在田裡有盼頭;收了菜,賣了錢,日子越過越香甜……”
第一批“救命菜”運往城裡那天,鄰縣的村民們自發來到村口送行。王大嬸塞給樂樂一籃剛煮好的玉米,眼眶紅紅的:“樂樂,多虧了你,咱們村才有今天,這玉米你帶著路上吃!”樂樂接過玉米,心裡滿是感動。貨車緩緩駛離村口時,她看到孩子們追著車跑,手裡舉著畫著“救命菜”和向日葵的牌子,嘴裡喊著:“樂樂姐姐,下次再來!”
貨車駛上公路,老陳笑著說:“沒想到咱們這‘救命菜’不僅救了山區的急,還成了城裡人的香餑餑。”樂樂望著車窗外掠過的田野,心裡忽然有了新的想法:“咱們可以搞個‘田園體驗遊’,讓城裡的人來山區體驗種菜、收割,既能讓他們吃到新鮮的菜,又能幫農戶們多賺點錢,你覺得咋樣?”老陳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這樣一來,咱們的‘救命菜’就不隻是菜了,還能連接都市和田園,讓更多人愛上這片土地!”
回到基地,樂樂立刻開始籌備“田園體驗遊”的事情。她在網上發布了招募信息,沒想到剛發出去沒多久,就收到了很多報名消息。有帶著孩子來體驗生活的家長,有想感受田園風光的年輕人,還有想學習種植技術的創業者。看著一條條報名信息,樂樂仿佛看到了都市與田園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,而“救命菜”就是橋上最亮眼的風景。
這天晚上,樂樂坐在基地的院子裡,看著天上的星星,手裡拿著小石頭送的彩色石子。她想起自己剛從都市回到田園時的迷茫,想起第一次種出“救命菜”時的喜悅,想起山區農戶們期待的眼神,心裡滿是感慨。她知道,“我種的菜能救命”這句話,早已超越了菜本身的意義——它是希望的象征,是連接都市與田園的紐帶,是讓更多人過上幸福生活的力量。
夜風輕輕吹過,院子裡的向日葵苗隨風搖曳,仿佛在訴說著未來的美好。樂樂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泥土,眼神堅定。她知道,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,還有很多山區需要幫助,還有很多都市人渴望親近田園。但她不怕,因為她相信,隻要心中有希望,手中有種子,腳下有土地,就一定能讓“救命菜”的故事,在都市與田園之間,永遠流傳下去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