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霧還沒散,樂樂就帶著育苗盤和技術手冊,跟著張村長往柳樹村趕。車剛停在村口,就見二十多個村民舉著鋤頭、圍著竹筐在曬穀場等,為首的柳村長黝黑的臉上滿是急切:“樂樂姑娘,可把你盼來了!俺們村的地都翻好了,就等你教咋種反季節蔬菜哩!”
樂樂蹲下身,把育苗盤裡的番茄苗、黃瓜苗分給村民:“先彆急著栽,得先測土壤濕度。”她從包裡掏出濕度計,插進翻好的土裡,屏幕顯示數值後,抬頭對大家說:“濕度太高,得先在壟上鋪一層秸稈透氣,不然苗根容易爛。”說著就拿起鐮刀割了把乾草,示範起起壟鋪稈的手法——壟要起得高,秸稈要鋪得勻,剛好能蓋住土壤又不壓苗。
村民們立刻跟著學,幾個年輕媳婦學得最快,不一會兒就起好了兩排壟。有位六十多歲的柳大爺卻犯了難,手裡的鋤頭總把壟挖歪,樂樂見狀走過去,握著他的手調整角度:“大爺,鋤頭要往外側傾一點,跟著壟線走,就像咱們走路順著道兒似的。”柳大爺試了兩次,終於挖出整齊的壟,笑得露出豁牙:“還是姑娘教得明白,俺之前瞎忙活半天都白搭!”
教完栽苗,樂樂又帶著大家去看臨時搭建的簡易保溫棚。她指著棚頂的塑料膜:“白天要把膜掀開通風,傍晚再蓋嚴實,溫度控製在15到20度最合適。”說著從包裡掏出溫度計,掛在棚內柱子上:“就看這個數,低於10度就得在棚裡加層小拱膜,高於25度就趕緊開窗。”村民們圍著溫度計,你一言我一語記著數字,柳村長還掏出本子,把溫度範圍工工整整寫在封皮上。
忙到正午,村民們非要留樂樂吃飯。柳大娘端來剛蒸好的玉米餅,又炒了盤自家醃的鹹菜:“姑娘,俺們沒啥好東西,你將就吃點。”樂樂咬了口玉米餅,香甜的味道在嘴裡散開,剛想說謝謝,就見柳村長的孫子小遠跑進來,手裡攥著個紅通通的野草莓:“姐姐,給你吃!俺在山邊摘的,可甜了!”
看著小遠凍得發紅的小手,樂樂心裡一動,從包裡拿出幾株培育好的草莓苗:“小遠,這個送給你。把它種在花盆裡,放在窗邊曬曬太陽,過幾個月就能結出比這個還大的草莓。”小遠眼睛一亮,立刻拉著柳村長去找花盆,村民們也圍了過來:“樂樂姑娘,這草莓苗能教俺們種不?俺們也想讓娃冬天能吃上新鮮草莓。”
樂樂笑著點頭:“當然能!草莓比蔬菜好種,適合在自家院子裡種。等下次來,我帶些育苗基質和花盆來,教大家做盆栽草莓。”柳村長立刻拍板:“那俺們現在就把院子裡的空地騰出來!”曬穀場上頓時熱鬨起來,村民們一邊討論著種草莓的地方,一邊算著什麼時候能結果,眼裡滿是期待。
下午返程時,張村長看著車窗外的田野,感慨地說:“你這一來,柳樹村的人都像打了雞血似的。以前大家就守著幾畝地種玉米,現在知道能種蔬菜、種草莓,勁頭都不一樣了。”樂樂看著手裡小遠送的野草莓,心裡暖暖的:“其實是大家自己有盼頭,我隻是幫他們搭了個橋。”
回到基地,老陳早已在門口等,手裡拿著個快遞盒:“城裡社區寄來的,說是屋頂菜園要用的種植箱和種子。”樂樂打開盒子,裡麵整整齊齊碼著塑料種植箱,還有一包包標注著“生菜”“小番茄”的種子。她拿起一包種子,想起社區居民期待的眼神,又想起柳樹村村民忙碌的身影,忽然覺得,自己就像這種子的傳遞者,把希望從基地,傳到都市的屋頂,傳到鄉村的田野,讓每一片土地都能長出甜蜜和溫暖。
夕陽西下時,樂樂把草莓苗的種植教程寫在紙上,又在旁邊畫了個簡易的花盆示意圖。她想著下次去柳樹村時,要把這些教程分給村民,還要教小遠怎麼給草莓澆水施肥。窗外的菜田裡,晚風吹過,剛栽下的菜苗輕輕晃動,仿佛在和她一起期待著,下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