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露水還沾在基地菜田的生菜葉上,樂樂就被院牆外的動靜吵醒了。她揉著眼睛推開門,就見老周的輪椅停在籬笆邊,孫先生正幫他把竹籃掛在車把上,籃裡裝著剛從自家陽台移栽的兩株辣椒苗,綠油油的枝葉上還帶著水珠。
“樂樂,來得早吧?”老周看見她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縫,“昨天回去我就琢磨,菜田邊該種圈辣椒,又能吃又能當景致,特意挖了兩株送來。”孫先生也跟著點頭,手裡還攥著張皺巴巴的紙,上麵用鉛筆歪歪扭扭畫著菜田規劃圖,“我們幾個病友昨晚在病房合計到半夜,想著把基地那片空著地分一分,每人認養一小塊,以後天天來澆水施肥,比在家待著有意思。”
樂樂剛要開口,身後就傳來趙大嫂的大嗓門:“喲,老周、老孫都到啦!”隻見趙大哥推著小推車走在前頭,車上裝著新磨的玉米麵和一筐剛蒸好的玉米饅頭,趙大嫂手裡拎著個布袋子,裡麵是自家醃的蘿卜乾,“知道你們今天要過來擺弄菜田,我和老趙淩晨就起來蒸了饅頭,管夠!”話音未落,老陳也背著笛子來了,笛袋上還掛著個小竹簍,裡麵裝著他清晨在河邊采的野菊花,“想著給菜田邊的石桌石凳添點顏色,也能給病友們泡菊花茶敗火。”
正說著,醫院的護士小張騎著電動車趕來,車筐裡放著幾摞嶄新的筆記本和鋼筆。“院長讓我送過來的,”小張擦了擦額角的汗,笑著說,“病友們不是要認養菜田嘛,這些本子用來記種植日記,什麼時候澆水、什麼時候施肥,都寫上,比腦子記牢靠。對了,張奶奶在後麵呢,說要帶她的老花鏡和針線包,給菜田的木牌子縫上小布套。”
果然,沒過幾分鐘,張奶奶就拄著拐杖慢慢走來,小布包裡除了老花鏡和針線,還裝著幾個繡好的小布貼——有番茄形狀的,有黃瓜形狀的,針腳雖然不算細密,卻透著一股子認真勁兒。“給每個認養的菜田牌子都縫上一個,這樣一看就知道是誰的地,多熱鬨。”張奶奶拉著樂樂的手,指了指菜田邊的空地,“我那一小塊就挨著老周的番茄田,到時候我種點小蔥小蒜,他摘番茄的時候,隨手就能拔幾根配著吃。”
樂樂看著眼前的一幕,心裡暖得發燙。她蹲下身,幫老周把辣椒苗從竹籃裡拿出來,又接過孫先生手裡的規劃圖,仔細看了起來:“孫大哥畫得真詳細,這塊種茄子,這塊種豆角,中間留條小路,剛好能推輪椅過去。等會兒我們就把地分好,每個地塊前都立個木牌子,寫上認養人的名字,再把張奶奶繡的布貼縫上去。”
趙大哥一聽,立刻挽起袖子:“分地的活兒交給我,我帶了尺子和繩子,保證分得勻勻當當。老趙嫂,你把饅頭擺到石桌上,等會兒大家忙完了,先墊墊肚子。”老陳則拿著笛子走到菜田邊,對著晨光吹起了《喜洋洋》,歡快的笛聲飄在菜田上空,引得幾隻麻雀落在竹架上,嘰嘰喳喳地跟著湊熱鬨。
小張也沒閒著,把筆記本和鋼筆分到每個人手裡:“大家記得每天都來記錄呀,等月底我們還能評個‘最佳種植日記’,給優勝的人發獎品——院長說了,獎品就是咱們自己種的蔬菜禮盒!”
正忙得熱火朝天,遠處傳來小遠的聲音:“樂樂姐!我們來啦!”隻見小遠帶著一群孩子,每人手裡都拿著一個自製的小牌子,上麵用彩筆寫著“愛護菜田”“節約用水”,還有的畫著笑臉圖案。“我們要當菜田小管家,每天來檢查蔬菜長得好不好,還要幫爺爺奶奶們澆水。”小雨踮著腳,把手裡的小牌子掛在竹架上,害羞地笑了,“我還畫了個太陽,希望蔬菜們都能長得快快的。”
樂樂看著孩子們蹦蹦跳跳的身影,又看了看身邊忙碌的大家——老周正和孫先生商量著給番茄搭架子,張奶奶戴著老花鏡,在木牌子上縫著布貼,趙大哥和趙大嫂忙著分地、擺饅頭,老陳的笛聲還在繼續,小張則在一旁幫孩子們掛小牌子。晨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,映出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龐,菜田裡的蔬菜仿佛也感受到了這份熱鬨,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晃,像是在點頭回應。
樂樂站起身,拍了拍手,對大家說:“從今天起,咱們的‘認養菜田’就正式啟動啦!以後每天清晨,我們都在這裡相聚,澆水、施肥、記錄,看著蔬菜一點點長大。等到下一次豐收的時候,我們還要辦一場‘種植日記分享會’,把大家的故事都講給更多人聽。”
“好!”大家異口同聲地回應,聲音裡滿是期待。老周握著樂樂的手,激動地說:“這日子呀,有了這片菜田,就更有奔頭了!”張奶奶也笑著點頭:“可不是嘛,每天來看看自己種的菜,比什麼都強。”
樂樂望著眼前這片充滿生機的菜田,望著身邊這群可愛的人,知道那個在夕陽下許下的約定,正在晨光裡慢慢發芽。就像菜田裡的種子總會破土而出,那些藏在心底的快樂和希望,也會在這片土地上,長出最動人的模樣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