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風還帶著點涼,故事棚裡卻已經飄著溫水的氣息。樂樂蹲在木桌旁,麵前擺著個舊木盒——是老陳昨天從家裡翻出來的,裡麵鋪著曬乾的稻草,軟乎乎的像層小被子,正等著裝王爺爺帶來的玉米種。
“來啦來啦!”村口傳來王爺爺的聲音,孫先生推著輪椅跑得有點急,輪椅上的布袋子晃悠悠的,裡麵就是選好的玉米種。李奶奶跟在後麵,手裡攥著個小紙包:“昨天特意把種子挑了一遍,顆粒不鼓的都挑出去了,保證出芽率高。”
王爺爺剛坐穩,就把布袋子往桌上倒,金燦燦的玉米種滾出來,落在稻草上沙沙響。“這就是‘金頂黃’,”他捏起一顆種子,對著陽光照了照,“你看這尖上有點黃,就像戴了頂小帽子,這才是正經的老品種。”小遠趕緊湊過來,也捏起一顆放在手心,比著故事冊裡畫的種子圖案看:“真的一樣!比我上次帶的種子還飽滿。”
樂樂按照王爺爺說的,把溫水倒進瓷盆裡,剛要把種子倒進去,王爺爺趕緊攔住:“水彆太燙,溫乎得像摸自己的手背就行。”他伸手試了試水溫,才點頭:“行,這樣泡上半天,種子喝足了水,就容易冒芽。”李奶奶則在旁邊幫著整理稻草,把木盒裡的稻草鋪得更平整:“稻草要鬆點,芽兒長出來才好透氣,彆悶著了。”
大家圍著瓷盆等種子泡水,趙大哥扛著鋤頭從菜田回來,褲腳沾著新鮮的泥土:“東邊的地我又翻了一遍,土塊都敲碎了,就等種子出芽了。”他蹲下來看著玉米種,忽然想起什麼,從口袋裡摸出個小布包,裡麵是曬乾的草木灰:“上次王爺爺說的,等玉米苗長出來,要埋草木灰防蟲子,我提前準備好了。”樂樂趕緊把草木灰的事記在故事冊上,還畫了個小小的灰堆,旁邊注上“防蟲子的寶貝”。
泡夠了半天,王爺爺小心地把種子撈出來,瀝乾水,遞給樂樂:“慢慢撒在稻草上,彆擠著,一顆挨一顆就行。”樂樂捧著種子,輕輕往木盒裡撒,小遠和小雨在旁邊幫忙,把歪掉的種子擺整齊。王爺爺看著木盒,像是在看小時候的莊稼地:“以前種玉米,都是這麼先育苗,夜裡還得蓋層草簾,怕凍著芽兒。”他轉頭跟孫先生說:“晚上把木盒搬到棚子裡麵來,彆放在門口,夜裡風涼。”
孫先生點頭,拿出手機給木盒拍了張照:“我每天拍張照片,記著芽兒的生長情況,到時候貼在故事冊裡,就是‘種子成長日記’。”老周推著輪椅過來,往木盒旁邊放了個小水壺:“這是我孫子的小水壺,澆水量正好,不會把種子衝跑。”
等把木盒放在棚子最暖和的角落,大家又圍坐下來。趙大嫂端來剛熬好的玉米糊糊,還端出一小碟醃蘿卜——是王爺爺上次送的,現在還脆生生的。“就著糊糊吃,香!”王爺爺舀了一勺糊糊,又夾了口蘿卜,忽然指著木盒說:“等芽兒長到半指高,咱們就移栽到菜田裡,到時候我教你們怎麼挖坑、怎麼埋土,保證每棵苗都能活。”
樂樂捧著故事冊,在新的一頁寫下“種子育苗第一天”,還畫了個小小的木盒,裡麵冒出幾顆尖尖的綠芽——是她想象中發芽的樣子。小雨則在旁邊畫了個太陽,說要讓太陽照著種子,芽兒長得更快。小遠忽然想起什麼,跑去找來根小木棍,在木盒旁邊的地上畫了道線:“這是玉米苗長高的記號,等芽兒長到這麼高,咱們就去種!”
夕陽西下時,大家都來看了眼木盒裡的種子,才戀戀不舍地回家。樂樂把故事冊放在木盒旁邊,冊子裡的“種子成長日記”第一頁,雖然還沒有真實的芽兒照片,卻已經畫滿了大家的期待。王爺爺被推著經過木盒時,特意停了停:“明天我早點來,看看種子有沒有冒白尖兒。”李奶奶也跟著說:“我帶塊小布來,給木盒蓋著,夜裡暖和。”
晚風穿過故事棚,木盒裡的稻草輕輕晃著,玉米種在裡麵悄悄吸著氣,像是在回應大家的期待。樂樂走在田埂上,回頭看了眼故事棚,仿佛已經看見幾天以後,木盒裡冒出細細的綠芽,像一個個小小的驚歎號,寫在春天的第一頁上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