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霧還沒散儘,故事棚的竹簾就被輕輕拉開了道縫。樂樂踮著腳往裡望,木盒上的竹編罩子透著微光,她攥著故事冊的手緊了緊——今天要量綠芽是不是長到一寸高,這是王爺爺說的移栽“及格線”。
“樂樂姐,快呀!”小遠舉著小尺子跑過來,尺子上還貼著他畫的綠色刻度線,“我特意讓娘幫我標了一寸的位置,肯定準!”小雨跟在後麵,手裡捧著個紙折的小籃子:“要是能移栽了,我就把籃子裝滿土,先給芽兒試試新家!”
三人輕手輕腳走到木盒旁,樂樂小心掀開竹罩子,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忍不住“哇”出聲。幾天前細細的綠芽已經長粗了些,最長的那根真的快到一寸,嫩莖泛著淡綠,頂端的嫩葉微微張開,像兩隻小手托著晨露。陽光透過棚頂的縫隙灑下來,給綠芽鍍上了層金邊,連稻草上都沾著亮晶晶的水珠。
“我來量!”小遠蹲下來,把尺子輕輕靠在最長的綠芽旁,眼睛瞪得圓圓的,“剛好一寸!王爺爺說得真準!”樂樂趕緊翻開故事冊,在“種子成長日記”上畫了把小尺子,旁邊標上“一寸啦!”,還特意用紅筆圈了圈,像給綠芽蓋了個“合格章”。
“喲,這是量上了?”王爺爺的聲音伴著輪椅軲轆聲傳來,孫先生推著他,李奶奶挎著個竹編苗盤跟在後麵。王爺爺探頭看了眼尺子,笑著點頭:“成了,這芽兒夠壯,能移栽了。”他從布袋子裡掏出幾張舊報紙,“今天先把苗盤準備好,明天咱們就起苗,把‘金頂黃’挪到菜田裡去。”
李奶奶把苗盤放在桌上,盤底鑽了些小孔:“我特意讓老周幫忙鑽的,透水不爛根,跟芽兒的脾氣正好配。”她拿起一顆沒發芽的種子,輕輕放在盤裡的土上:“先試試土的濕度,明天移栽的時候,土要鬆鬆的,像給芽兒鋪軟床。”
孫先生拿出手機,對著綠芽和尺子拍了張合影:“這張得貼在日記最顯眼的地方,是移栽前的‘畢業照’。”他翻出前幾天的照片對比,“你看,從白尖兒到一寸芽,才五天,長得真快。”樂樂湊過去看,照片裡的綠芽一天一個樣,心裡滿是成就感。
老周推著輪椅過來,手裡拿著個小鏟子,鏟頭磨得亮亮的:“這是我年輕時種莊稼用的,明天起苗正好,不傷根。”他蹲下來,用鏟子輕輕扒開木盒邊的稻草:“起苗的時候要輕,帶著點土坨,就像給芽兒帶了件‘小外套’,到新地方才適應。”
趙大哥扛著鋤頭來了,肩上還搭著塊塑料布:“東邊的地我又整了遍,土塊都敲碎了,還拉了道小水溝,澆水方便。”他蹲下來看綠芽,用手捏了捏旁邊的土:“明天移栽前再澆點水,土濕潤潤的,芽兒好紮根。”
大家圍著木盒商量移栽的細節,趙大嫂端來剛蒸好的紅薯,熱氣騰騰的。“先墊墊肚子,”她把紅薯分給大家,“明天移栽要費力氣,今天得吃飽。”王爺爺咬了口紅薯,甜汁順著嘴角流下來:“等玉米長起來,咱們在菜田邊煮玉米吃,比紅薯還甜。”
小遠忽然跑到棚外,在田埂上用石頭畫了個大大的方框:“這是咱們的玉米田!明天把芽兒種在這裡,排成一排,像小士兵!”小雨也跟著畫,在方框旁邊畫了個太陽:“讓太陽照著它們,長得更快!”樂樂則在故事冊上畫了片小小的菜田,裡麵插著幾根綠芽,旁邊寫著“明天移栽!”。
太陽慢慢升高,晨霧散了,棚子裡更暖和了。李奶奶把苗盤裝滿鬆軟的土,放在木盒旁邊:“明天一早咱們就來,先起苗,再運到菜田,爭取中午前栽完。”王爺爺點點頭:“早上涼快,芽兒不容易蔫,栽完正好趕上午後的太陽,紮根快。”
大家陸續離開棚子,走之前都要去看眼木盒裡的綠芽。王爺爺被推著經過時,特意叮囑:“晚上彆蓋太厚,讓芽兒再透透氣,明天好有精神搬家。”李奶奶也跟著說:“我明天帶點水,移栽後給芽兒澆點定根水。”
樂樂最後一個離開,她把故事冊放在木盒旁邊,冊子裡的“種子成長日記”又多了一頁,畫滿了明天移栽的期待。她輕輕摸了摸一根綠芽,小聲說:“明天就能住新家啦,要好好長呀。”
晚風穿過故事棚,木盒裡的綠芽輕輕晃著,像在回應她的話。樂樂走在田埂上,回頭看了眼故事棚,仿佛已經看見明天的晨光裡,大家小心翼翼地把綠芽移栽到菜田裡,嫩綠色的芽兒在土中紮根,像一個個小小的希望,在春天的菜田裡慢慢生長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