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過後,社區菜田迎來了豐收季。薄荷的葉片肥厚多汁,馬齒莧長得密密匝匝,蒲公英的種子已經成熟,艾草的莖稈挺拔粗壯,整片菜田綠意盎然,還夾雜著淡淡的草藥清香。“薄荷守護聯盟”的群裡早就炸開了鍋,大家一致同意舉辦“應急植物采收節”,不僅要把成熟的植物製成乾貨儲存,還要邀請周邊小區的居民來一起參與,讓田園智慧走得更遠。
采收節當天,天剛蒙蒙亮,樂樂和林阿姨就帶著工具來到菜田。她們提前在田埂上劃分好區域,擺好了竹籃、剪刀、晾曬網,還特意準備了標簽紙和密封罐。沒過多久,居民們就陸續趕來,有的穿著輕便的運動服,有的戴著草帽,手裡拎著自家的小籃子,個個摩拳擦掌,乾勁十足。
“大家注意啦!”林阿姨拿著大喇叭喊道,“薄荷要摘頂端的三片嫩葉,這樣不影響後續生長;馬齒莧要連根拔起,根部的藥用價值也很高;蒲公英要分摘花葉和根莖,分開晾曬效果更好!”她一邊說,一邊示範著用剪刀輕輕剪下薄荷葉片,動作熟練又輕柔。
居民們立刻散開行動起來。張大叔帶著幾個年輕人負責收割艾草,他揮舞著鐮刀,把艾草一捆捆割下來,整齊地擺放在田埂上;小秦抱著寶寶,在薄荷區小心翼翼地采摘嫩葉,寶寶的小手裡也攥著一片薄荷,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;李奶奶則帶著幾位老人,坐在小馬紮上,仔細地分揀蒲公英的花葉和根莖,還不忘給旁邊的新住戶講解:“蒲公英的根曬乾了煮水,比葉子更能清熱解毒,你們可得分清楚咯!”
周邊小區的居民也如約而至,他們帶著好奇的目光走進菜田,有的拿起剪刀跟著學采摘,有的則圍著樂樂請教晾曬技巧。來自隔壁陽光小區的王大姐感慨道:“早就聽說你們社區有片神奇的菜田,種的植物能救命,今天一來,果然名不虛傳!”她跟著小吳采摘馬齒莧,學得格外認真,“我家孫子總拉肚子,回去也給他做些馬齒莧乾貨備著。”
樂樂笑著遞給她一個竹籃:“大姐,您多摘點,等會兒我們還會教大家怎麼製作乾貨和天然藥膏,學會了就能自己在家做,方便又實用!”
采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,菜田到處都是歡聲笑語。有小朋友跟著家長一起采摘,把蒲公英的種子吹得漫天飛舞;有居民一邊乾活一邊分享應急故事,時不時傳來陣陣笑聲;還有人拿出手機拍照打卡,記錄下這熱鬨的豐收場景。
上午十點,采收工作基本完成。大家把采摘來的植物搬到活動中心的空地上,開始進行下一步處理。薄荷和馬齒莧被鋪在晾曬網上,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;蒲公英的花葉和根莖分開清洗,然後用毛巾吸乾水分;艾草則被捆成小捆,懸掛在屋簷下陰乾。
“接下來,我們要製作應急乾貨和天然藥膏啦!”樂樂拿著提前準備好的材料走到人群中間,“乾貨製作很簡單,把植物曬乾後,裝進密封罐裡,貼上標簽,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,能保存半年以上。而天然藥膏呢,主要用薄荷和艾草製作,既能止癢消炎,又能緩解蚊蟲叮咬,特彆適合家裡有小孩的家庭!”
她一邊說,一邊示範起來。先把曬乾的薄荷葉片研磨成粉末,然後加入融化的蜂蠟和橄欖油,攪拌均勻後倒入小盒子裡,冷卻後就是薄荷藥膏。“大家注意,蜂蠟和橄欖油的比例是13,攪拌的時候要順著一個方向,這樣藥膏才會更細膩。”
居民們立刻圍攏過來,分成幾個小組開始製作。有的負責研磨植物粉末,有的負責融化蜂蠟,有的則小心翼翼地把藥膏倒入盒子裡。周邊小區的王大姐學得格外認真,一邊做一邊記筆記:“這個太實用了,回去我要多做幾盒,給鄰居們也分點!”
李奶奶則帶著幾位老人製作乾貨,她們把曬乾的馬齒莧和蒲公英根莖裝進密封罐裡,貼上寫有名稱、用途和製作日期的標簽。“這樣標注清楚,以後用的時候一目了然,也方便傳給家裡人。”李奶奶笑著說,還特意在標簽上畫了小小的植物圖案,顯得格外溫馨。
製作過程中,大家互相幫忙,其樂融融。小吳不小心把蜂蠟灑在了桌子上,旁邊的居民立刻遞上紙巾;有老人眼神不好,年輕人就主動幫她們研磨粉末;周邊小區的居民也很快融入進來,和大家一起分享製作心得。
中午時分,第一批應急乾貨和天然藥膏終於製作完成。密封罐裡的乾貨整齊排列,散發著淡淡的清香;小盒子裡的薄荷藥膏和艾草藥膏翠綠誘人,讓人忍不住想湊近聞一聞。大家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,臉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。
“我要把這罐馬齒莧乾貨送給我媽,她總拉肚子,用這個煮水喝特彆管用!”小秦拿著一罐乾貨說道,眼裡滿是期待。
“我做了三盒薄荷藥膏,一盒自己用,兩盒送給鄰居,讓他們也嘗嘗咱們的田園寶貝!”張大叔舉著手裡的藥膏,笑得合不攏嘴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活動中心的門口,還設置了“應急乾貨分享台”,大家把多餘的乾貨和藥膏放在台上,互相交換。有居民用薄荷乾貨換了艾草藥膏,有周邊小區的居民用自家種的蔬菜換了蒲公英乾貨,還有人主動把製作好的乾貨送給社區的孤寡老人。
“這些乾貨和藥膏都是咱們自己做的,沒有添加劑,用著放心!”林阿姨看著分享台上來來往往的人群,感慨地說,“沒想到一片小小的菜田,能讓大家收獲這麼多,不僅有實用的應急寶貝,還增進了鄰裡之間的感情。”
樂樂點點頭,目光落在遠處的菜田上。夕陽西下,金色的陽光灑在晾曬的植物上,泛著溫暖的光芒。她掏出故事冊,畫下了這豐收的場景:晾曬網上的植物、密封罐裡的乾貨、大家製作藥膏時的笑容,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溫情。她在畫旁寫道:“采收的是植物,傳承的是智慧;儲存的是乾貨,凝聚的是溫暖。當一片片綠葉變成密封罐裡的寶貝,當一個個應急技巧在鄰裡間傳遞,這片都市田園就不再隻是一片菜田,而是承載著生活溫度的家園。我們用雙手種下希望,用匠心製作守護,讓每一份豐收的喜悅,都能變成照亮他人的微光,讓田園智慧在傳承中,綻放出更加持久的力量。”
采收節結束後,“薄荷守護聯盟”的名聲越來越大。周邊小區的居委會紛紛聯係他們,想要學習“都市田園應急模式”;有媒體聽說了他們的故事,特意趕來采訪報道;還有企業主動捐贈了種植工具和密封罐,支持他們擴大應急草藥區。
聯盟群裡,大家正在討論如何把田園智慧進一步傳播出去。有人提議製作線上課程,讓更多人學會陽台種植和應急技巧;有人說要編寫一本詳細的《都市田園應急指南》,涵蓋更多植物的用法;還有人主動報名,想要成為誌願者,去周邊小區開展分享活動。
樂樂看著群裡不斷跳動的消息,心裡滿是感動。她知道,這場關於田園與守護的故事,才剛剛開始。而這片小小的都市田園,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孕育出更多的溫暖與希望,讓更多人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,感受到田園的力量,收獲守護家人的智慧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