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聯動的熱潮還未消退,樂樂的辦公室裡又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——市教育局的李主任,身後跟著幾位中小學校長。“樂樂老師,現在全市都在說‘種的菜能救命’,我們想把這份守護力量搬進校園!”李主任指著手裡的報道,語氣熱切,“孩子們是城市的未來,教會他們用田園守護自己,比任何說教都管用。”
這話正說到樂樂心坎裡。暴雨應急時,彩虹小區孩子們畫的畫作還貼在聯盟活動室,那些稚嫩的筆觸裡,藏著最純粹的守護渴望。“當然可以!”樂樂立刻拿出紙筆,“我們可以打造‘校園應急菜園’,既能讓孩子們體驗農耕,又能教會他們應急技巧,一舉兩得。”
首批試點選了三所學校:市中心的陽光小學、城郊的星光中學,還有特殊教育學校啟智園。樂樂帶著聯盟核心成員,逐一上門規劃菜田——陽光小學的閒置操場角落,被改造成四畦整齊的菜園;星光中學利用樓頂空間,搭建了立體種植架;啟智園則在教室窗外開辟了“迷你種植區”,方便孩子們隨時照料。
種植啟動儀式上,陽光小學的孩子們圍著菜田歡呼雀躍。老陳帶來了精心培育的菜苗,手把手教孩子們鬆土、栽苗:“這是薄荷,蚊蟲咬了敷一敷就不癢;這是馬齒莧,擦傷了能止血……”他手裡的小鏟子剛落下,一群小腦袋就湊了過來,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。“陳爺爺,菜苗渴了怎麼辦呀?”“下雨的時候會不會把它們衝跑?”老陳笑著一一解答,還特意教大家製作簡易的雨水收集盒,“這樣既能給菜苗澆水,又能模擬應急時的水資源儲備。”
星光中學的課堂則多了幾分專業。技術組的老張帶著智能灌溉設備來到學校,給學生們演示如何通過手機app監測土壤濕度:“咱們的校園菜園和社區菜田聯動,萬一遇到突發情況,這裡的應急植物也能支援周邊居民。”高二學生林曉宇聽得格外認真,課後主動申請擔任“菜園管理員”:“我爸媽就是聯盟誌願者,上次暴雨我幫著整理應急包,現在終於能自己種‘救命菜’了!”
最讓人動容的是啟智園的孩子們。他們動作稍顯遲緩,卻格外專注——在老師和聯盟誌願者的攙扶下,用小小的手掌捧著菜苗,輕輕放進土裡,再小心翼翼地蓋上泥土。樂樂蹲下身,幫一個小女孩擦掉手上的泥土:“你看,這棵艾草長大了,能幫小夥伴殺菌消炎呢。”小女孩眨著眼睛,慢慢點頭,然後用不太清晰的聲音說:“守……守護……”
為了讓應急知識更易被孩子接受,樂樂和聯盟成員特意編寫了《校園田園應急手冊》,把薄荷、馬齒莧等植物的用法,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:“薄荷綠,像翡翠,蚊蟲咬了敷一敷;馬齒莧,紫梗梗,擦傷止血最管用……”還製作了卡通漫畫,裡麵的“菜園小衛士”形象,正是以彩虹小區的孩子們為原型設計的。
課堂上的實操演練更是熱鬨。陽光小學的美術課上,孩子們一邊觀察菜苗生長,一邊畫“應急植物圖鑒”;星光中學的生物課,變成了“植物應急實驗課”,學生們用艾草煮水,測試殺菌效果;啟智園的孩子們則在遊戲中學習——誌願者們扮演“受傷的小夥伴”,讓孩子們從菜園裡采摘對應的植物,完成簡單的應急處理。
意外發生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午後。陽光小學的教學樓突然停電,走廊裡傳來幾聲驚呼——一年級的小諾諾被走廊裡的金屬扶手劃傷了手指,鮮血直流。正在學校指導的李阿姨立刻趕來,大聲問:“誰能去菜園摘點馬齒莧?”話音剛落,幾個戴著“菜園小衛士”袖章的孩子就衝了出去,很快捧著新鮮的馬齒莧跑回來。在李阿姨的指導下,他們一起把馬齒莧搗爛,用乾淨的紗布包裹在小諾諾的手指上。看著傷口慢慢止血,小諾諾的眼淚還沒擦乾,就笑著說:“原來我們種的菜真的能救命!”
這件事很快在校園裡傳開,越來越多的孩子主動加入到菜園建設中。陽光小學的孩子們成立了“應急植物宣講隊”,課間向同學們普及用法;星光中學的學生們設計了“校園菜園打卡活動”,把應急知識問答融入其中;啟智園的孩子們則把自己種的薄荷、艾草做成小盆栽,送給社區的老人,用稚嫩的聲音說:“這是能治病的菜。”
聯盟還特意組織了“校園菜園成果展”。三所學校的孩子們帶著自己種的應急植物、編寫的手冊、繪製的圖鑒齊聚一堂。陽光小學的孩子們表演了應急兒歌合唱,星光中學的學生們展示了智能菜園的運作成果,啟智園的孩子們則用手語比劃著“守護”二字,台下的家長和老師紛紛落淚。
李主任看著熱鬨的展會,感慨地對樂樂說:“你們不僅給校園種了菜,更給孩子們種下了守護的種子。”樂樂望著孩子們忙碌的身影,手裡的故事冊又多了幾頁新內容——有孩子們澆水的笑臉,有包紮傷口的認真模樣,還有那盆帶著露珠的薄荷盆栽。她在頁腳寫道:“當菜苗在校園裡紮根,當應急知識在孩子們心中發芽,這份田園守護的力量,就有了代代相傳的希望。”
夕陽西下,孩子們放學時,總會特意繞到菜田邊,看看自己種的植物。微風拂過,嫩綠的葉片輕輕晃動,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關於成長與守護的故事。而這份從校園裡生長出來的力量,正悄悄蔓延,讓“都市歸田園”的理念,綻放出更純真、更持久的光芒。
喜歡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:()都市歸田園: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